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无三不成文”说起

从“无三不成文”说起_第1页
1/2
从“无三不成文”说起_第2页
2/2
从“无三不成文”说起从“无三不成文”说起常言道,“无三不成文”。翻阅许多讲话稿、时评,包括日常工作的实施方案、通知要求等,“一、二、三”的标准框架在其中有着惊人的统治力。提炼观点离不开“三点”,指导意见离不开“三点”,宣传报道离不开“三点”――甚至我上面那句话都有意无意地想要凑满“三”个实例。细细思考之余竟顿感瞠目结舌、毛骨悚然,不料“三”这个数字对于我们工作有着如此根深蒂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当然,对“无三不成文”中“三”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角度不同,含义也各不相同。假如把“三”单纯理解成“一领导、二务实、三监督”的工作模式,或是“一中央、二地方、三个人”的做法套路,显然都是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有一位网友的说法笔者表示很欣赏,他将“三”理解成“三个什么”,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以对事物认知的“三”个步骤这一客观规律诠释“三”这个字来体现其普适性,既反映了抓工作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前辈的经验总结,又觉他有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之嫌,但深究起来确也无可挑剔,实在是感叹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很清楚,无“三”真的不能成文了吗?答案显然是“否”。我们都很明白,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有一说一、是二言二,不画蛇添足、生搬硬套,也不断章取义、缺斤少两。我们这些做文字工作的,写一篇文章就像在织一件衣服,要量体裁衣,若是为了强行附和于某种款式或某种尺寸而出了那种捉襟见肘、衣不合体的洋相,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贻笑大方。 事实上 ,诸如“无三不成文”这些说法都是前辈们在他们工作中作出的富有参考意义的经验总结,旨在揭示一些写作的规律,对初窥门径的新手而言有着指导借鉴之作用。我们若是在平日里把这些经验总结作为准则甚至评判标准的话,显然是不合逻辑也不符合实际的。假如一个领导脱离问题实际,看见秘书所给予的发言材料“文不成三”就打回再造的话,这便是真正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古人曾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事不过三”,“三思而后行”,都是“三”的广泛运用。其实,“三”是一个有生命力、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数字,只要不按图索骥、削足适履,灵活运用“三”,很多时候能为我们写文、说话提供强大助力。比如,引用“三”句排比,相较两句底气不足、四句冗长繁复,则显得恰到好处、一气呵成;比如,以理说服人,论据很多论点很广,两点理由显得势单力薄,四点理由有些得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从“无三不成文”说起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