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同步课堂)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辅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VIP免费

(同步课堂)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辅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1/5
(同步课堂)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辅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5
(同步课堂)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辅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3/5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潍坊高二期末)“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强调关注民生,很明显B项符合题意。答案:B2.(2012·北京石景山高二期末)2011年1月11日上午,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塑像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国家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缅怀和表彰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B.纪念和肯定孔子在文化上的成就C.宣传和实践儒家学说的政治主张D.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国的传统文化依然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孔子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答案:D3.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D.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知足常乐”即不过多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不做无谓的攀比,形象的表现就是剧中人老大的幸福观,“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这和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特征最为相似。与C、D两项的特点相去甚远。A项是重民的思想,干扰性最大,但与材料中的意思关系不大。答案:B4.(2012·泉州高二检测)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解析: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则是指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B项将早期儒家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C项表述错误;D项则是西汉时董仲舒的思想。答案:A5.据最近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鲁邦大旱》记载,孔子认为,鲁国发生大旱是由刑、德之失而起,应当进行祭祀求雨。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这一观点的是()A.孟子B.董仲舒C.荀子D.朱熹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孔子认为鲁国发生大旱是由统治者的刑、德错误所致,这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一致。答案:B6.在纪念孟子的大典中,上百名儿童在“亚圣”像前朗诵孟子名言的场景蔚为壮观。其中可能朗诵到的名言有()A.“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D.“过犹不及,和而不同”解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A主张轻徭薄赋,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B是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C是孔子注重“礼”的思想,D是孔子的中庸思想。答案:A7.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时,同学们对一幅“三教合一”的图案产生了浓厚兴趣。图案中三人共一个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如图)。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三教”应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B.三人一个鼻子说明三教实现了真正的“合一”C.“三教”指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道教、儒学D.“三教合一”引起了明清的思想批判解析:A项中的三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但不是中国“三教合一”中的“三教”;“合一”是指儒家思想吸收佛、道思想内涵,但没有合三为一,B项说法错误;D项观点与史实不符;图中的“三教”指的是佛教、道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同步课堂)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辅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