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十三)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单项选择题1.《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这就是典故“荆人涉澭”的由来。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个典故告诉我们()①要反对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③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C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而材料中的荆人(楚人)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①与材料不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的范畴,④不符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的要求。②③正确,故选C项。2.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符合题意。“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这就需要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④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创新意识的获得必须以实践为基础,②排除。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需要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材料没有体现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③排除。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①“桥上的风景”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你成为别人的风景”是诗人的一种纯主观想象③“明月装饰风景”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能动性④“你装饰别人的梦”说明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C“桥上的风景”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明月装饰风景”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进入人脑,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产物,①③正确;意识依赖于物质,“你成为别人的风景”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②错误;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4.读漫画《以温度计为准》(见如图),从哲学角度看,漫画中的人错在()A.没有调研,不了解事物的属性和价值B.安于现状,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C.性质不分,没有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D.按图索骥,行为选择脱离客观实际解析:选D漫画中,孩子的父亲在给孩子穿衣的时候完全根据温度计的度数为准给孩子穿衣服,而不是根据实际的天气的变化给孩子穿衣服,从哲学角度看,漫画中的人错在按图索骥,行为选择脱离客观实际,D项入选。其他选项与漫画主旨不符。5.自古以来鸡鸣是我国农业社会的公共时钟。《诗经》有:“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的催起劳作的夫妻对话。鸡鸣演绎着早期先民生活的时间观。这表明()①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先民时间观的发展②鸡鸣这种朴素的时间观决定了先民的生产生活③先民的朴素时间观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④先民的实践活动与认知影响着人们朴素的时间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①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知识。②错误,时间观属于意识的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鸡鸣演绎着早期先民生活的时间观,这表明先民的朴素时间观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先民的实践活动与认知影响着人们朴素的时间观,③④入选。6.“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如图为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为我们展示了这种高超的技艺。图中的一叶扁舟,一个渔翁在垂钓,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