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从“读懂”入手鉴赏古诗词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1.读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2.读正文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方法上还是有以下两点很关键:(1)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①结构章法诗词②基本特点:情景结合a.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b.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2)反复品读关键语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是绝对读不懂、读不透的。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如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3)挖掘暗示信息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和题干等,这些信息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望湖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第三句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说说它的作用。答: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碛中作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试赏析本诗末句的作用。答:一、诗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与东吴生相遇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1)首联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答:(2)这首诗的颈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3)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开圣寺温庭筠路分溪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犹有南朝旧碑在,敢将兴废问休公。(1)诗歌首联描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答:(2)颈联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结合诗句加以赏析。答:(3)全诗整体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考?答: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①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②。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②洛中:古都洛阳。(1)刘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答:(2)请概括许诗中颔联的内容。答:(3)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答:二、词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