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梅光耀(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510641)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充分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本文较为全面地考虑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相关因素,系统地介绍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实践过程和相关着重注意的问题。关键词人力资源,人事管理,图书馆分类号G251.6一.全面认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人力资源是全体图书馆职工智力和体力的总和,其表现形式是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图书馆综合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相关知识对图书馆人力资源整体规划、具体培训管理、选拔录用、考核激励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过程,以达到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充分释放每个员工的潜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图书馆的目的宗旨。要进一步了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就应该知道它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图书馆是事业单位,它的传统人事管理,既带有政府机关人员管理的色彩,又带有科研单位科技人员管理的色彩,这样使传统人事管理受行政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残余的制约。图书馆传统人事管理是静态、被动、孤立的,是图书馆中一般的事物性管理,其工作范围仅限于管理工资档案、人员调度等执行性的工作。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在传统人事管理的职能基础上增加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岗位与组织设计、行为管理和职工终身教育。因此,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较传统人事管理具有战略性、计划性、整体性和预测性。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人力资源规划和选拔、培训和开发、激励、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福利等方面。二.人力资源规划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图书馆发展战略规划是为达到自己的总体目标而必须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一般分为财务、管理、运作、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等领域。人力资源规划是图书馆整个发展战略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是指在动态的环境系统中,合理地分析和预测图书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综合图书馆内外部的因素影响制定或调整相应的政策和实施方案,以确保图书馆充分利用其人力资源。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长期规划一般为3年以上,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本馆的五年规划或十年规划,其目标是确保无论图书馆在何时何地需要,都有按照本馆人力资源的特点和技能充分利用。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掌握图书馆的发展战略规划,准确地统计分析本馆的人力资源的状况,如图书馆职工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和性别的比率,以及岗位的设置和每个职工的技能和特长。充分地占有这些资料后通过统计学和比率分析的方法寻找各种关系的相关性,准确科学地进行需求和供给的预测。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和预测,我们会发现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总会有不平衡情况:一是总量上的人力资源过剩或短缺;二是结构上的人力资源供给失衡,即某些类别人力资源过剩,而另一些类别人力资源又短缺。图书馆就需要相应地制定或调整相应的政策和实施方案,使人力资源供求趋于平衡。如果图书馆总量上出现人力资源短缺,必须增加人力资源的供给,通过招聘、引进等补充办法来满足其需求。对于人力资源过剩,图书馆首先需要考虑开发更多的服务项目,尽可能地满足读者,吸收过多的人力资源。另外,还可以采取一些专门措施,如提前退休、冗员辞退等方式减少人力资源。三.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聘任的实践招聘新员工是每一个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通过招聘可以不断地为图书馆补充“新鲜血液”,让图书馆充满活力和生机。图书馆招聘的前提是人力资源规划,通过规划预测分析人力资源状况,制定相应地需求方案,从而保证图书馆能招聘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在信息化时代各个图书馆对于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在招聘人才方面集思广益、下大力气,把工作做细,才能在这场竞争中取得胜利。招聘是双向选择,是面向社会的,因此前来应聘人员的情况往往较为复杂。如果要招聘到符合本馆人力资源需求的人才,就要在招聘工作中把好入门关。根据本馆的人力资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