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工作统计培训教材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司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12月前言科普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国家通过制定和完善科普政策、法律和规划,营造有利于科普工作的社会环境,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对全国科普资源情况和运行状况的了解,是国家高效开展科普工作的前提。科普工作统计是科普管理工作的基础,旨在了解和反映全国科普资源情况和运行状况,为编制国家科普发展计划和监督计划执行提供依据,努力满足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统计信息的需求。科普工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为科普政策的制定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在科普工作统计过程中,各地区对本区域内的科普资源情况和运行状况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把分布在各地的中央直属部门的科普工作统计数据反馈给各地区,可以使得各区域内的科普工作统计数据完整化。通过对本地区科普工作统计数据的分析,和与全国其他地区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弄清自身发展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域的科普工作发展思路,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本教材对全国科普工作统计实施方案及调查报表的设计原则及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有助于正确理解实施方案及调查指标,对统计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教材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力求避免产生歧义。对于实施方案及调查报表中难于把握的地方,配有案例加以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及实用性。如有疑问,请随时电话咨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负责具体的统计实施工作。联系电话:010-58882070佟贺丰010-58882015刘润生010-58882119张泽玉010-58882115崔伟目录第一章全国科普工作统计实施方案说明...................1第二章对调查表表头和填报说明的解释...................7第三章科普人员.......................................9第四章科普场地......................................14第五章科普经费......................................18第六章科普传媒......................................22第七章科普活动......................................24第八章科普工作统计软件..............................29第九章其他注意事项..................................33第一章全国科普工作统计实施方案说明一、科普工作统计的内容科普工作统计,主要从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和科普活动五个方面展开,这五个方面是对我国科普工作的一个整体性概括。科普人员指标主要是了解我国科普人员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可获得各类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数和工作量等基本数据;本项调查共设12个指标。对科普场地的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科普活动场所的基本情况,考察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的利用效果。科普场地分为四类:科普场馆、非场馆类科普基地、公共场所科普宣传场地和科普(技)教育基地。本项调查共设20个指标。科普经费的调查目的主要是了解全社会在经费方面对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了解科普单位或部门获得科普经费的渠道和额度;了解科普经费的分配使用情况。本项调查共设15个指标。科普传媒的调查目的是要掌握科普传媒的种类、发行情况,以了解科普工作的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渠道是否通畅。科普传媒包括印刷传媒、电子化传媒和网络传媒。本项调查共设11个指标。对科普活动的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我国重点科普活动形式的开展情况、重点科普对象(青少年)科普活动开展情况、国家重大科普活动(科技活动周)开展情况等,从八项共计17个指标来反映科普活动状况。以上五大类统计指标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对任何科普活动单位来说都是不可分割的。二、科普工作统计的范围由于科普工作统计是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展开的,加上各地科普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统计口径做出明确要求,力争做到不重不漏。现提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动员填报的科普工作统计调查单位,具体如下。县级单位包括:县科技局、县科协、县教育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县计生委、县环保局、县广电局、县林业局、县旅游局、县园林局、县气象局、县工会、县团委、县妇联等。市级单位包括: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教育局、市国土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