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洪灾灾后救援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学专业毕业的硕士讨论生徐银鸣应邀作先进事迹报告。“地震发生后,听说要组织人员到绵竹灾区进行援建,需要一名道路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不顾妻子有孕在身,主动请缨。”提起徐银鸣,同事们都很感动,说他一直工作在一线,平常只能通过网络或电话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直至妻子临产前一天才在组织的安排下赶回家。徐银鸣主要负责绵竹市九龙镇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重建工作。为确保重建工作的科学、准确,入川之初,他与该镇相关人员一道,冒着余震频发的危险,深化基层调研,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走遍了全镇的每一个村组,对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4个行政村所属的90公里农村公路的宽度、受损程度、基层组织和群众愿望等情况了如指掌。一次,他在对村道、水系进行调查时不慎扭伤了脚,为了不影响工作,在简单包扎之后他又继续投入现场踏勘,至结束时脚伤加重已经不能正常行走。他白天走访勘探、收集资料,晚上整理并赶制规划,常常挑灯工作到深夜。经过辛勤的努力,他终于会同设计部门出台了符合九龙灾后实情的《农村公路网规划及设计方案》。他还主动要求加入第三批增补项目报批前期工作小组,为援建项目的申报贡献一份力量。第五篇:718洪灾先进事迹无情的洪灾不屈的脊梁——达县金檀乡杨岩村支部书记蒲建华在“7.18”洪灾中的先进事迹7月17至18日,金檀乡连续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历史罕见。一时之间,河水猛涨,山洪频发,滑坡不断,导致全乡部分公路被毁、民房垮塌,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巨大威胁。然而,在这次突如其来的洪灾面前,杨岩村支部书记蒲建华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团结带领村支两委党员干部舍生忘死,尽职尽责与洪魔作斗争,把全村洪灾带来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在滚滚洪流面前展示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可亲可敬、英勇无畏的卫士情怀,写下了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动人篇章,成为金檀乡创先争优活动中先进的典型,成为抗洪救灾工作中不屈的脊梁。沉着应战未雨绸缪对洪魔7月16日下午17时许,正在獭兔养殖场喂獭兔的蒲建华书记的手机突然响起。原来,这是乡防洪指挥办的暴雨预警电话。得知最近要普降大雨这一消息后,蒲书记立马给村主任、副主任、文书和监委会主任打电话,要求他们立即赶到村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第一时间讨论应对即将到来的洪灾的措施和对策。会后,他又组织全村四职干部分头对各社村民发出了应对暴雨洪灾的紧急通知,提醒他们注意防灾和1避险,并派人对全村低洼地带和易滑坡地段的群众进行及时疏散和转移。同时,要求全村5名主要干部24小时值班,并分段对地质灾害易发点进行严密监控。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抗天灾17日早上7点,蒲书记见雨越下越大,他立即启动了村“防洪”应急预案,分别给12村上其余4名主要干部打电话,要求他们对村内两座水库高桥水库和堰湾水库的汛情进行密切关注,并立即分头组织人员对全村险情易发点进行不间断巡查。同时,通知水库和堰塘下游群众向地势较高处转移,号召全村群众互帮互助,共同打好抗灾抢险这场攻坚战。在蒲书记的周密组织和发动下,当日,全村共转移安置避险群众37人9户,转移财物500多件。身先士卒深化一线作指挥17日下午16时许,暴雨如注,水位陡涨,本村辖区范围内的两座水库告急!蒲建华书记立即召集支部5名成员召开了一次简短的紧急会议,把村干部分成2个组,分别赶赴正在进行病害整治的高桥水库现场和病害严重的堰湾水库。灾情就是命令,蒲书记撇下重病卧床的妻子,不顾个人安危,也第一时间赶往灾害现场。看到水位节节攀升,他一边向乡政府报告现场的情况,一边指挥本村干部群众对高桥水库进行排危除险。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组织了30多名群众到高桥水库入口处用沙袋堵水排险。随后,他们又来到高桥水库下游易淹没地区和滑坡地段组织和帮助群众向安全地带撤离。蒲书记一行不顾山高路滑,不管风吹雨打,一次次来回往返于遇险群众家里和安置点,直到最后一名群众被安全转移。终于,危险排除了,但是东方也开始泛白,这是一个不眠之夜。通过一整晚的努力,杨岩村又转移安置群众32人8户,转移财物价值400余万元。18日8时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