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华夏之祖教学内容3华夏之祖课时1课型新课授课班级七年级班日期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教学重点黄帝——“人文初祖”教学难点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板书设计评价与反思时间分配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唤醒:(1~2分钟)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汶口考古发现可以互相印证的传说很多,本课将使你了解到十分有趣的内容。《祭黄帝文》中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振兴祖国的精神象征。大家再看国父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段话,p12中华开国5000年,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的呢?——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轩辕氏指的就是黄帝,鲁迅也把黄帝作为伟大的民族象征。他在一首诗中说:“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说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过去了,黄帝的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那么黄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对我们民族有过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华夏之祖——黄帝二、对话:(31~38分钟。根据内容,时间可分多段。)(一)华夏之祖——黄帝1、黄帝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这在古书里是有解释的。《淮南子》一书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这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故名“黄帝”。黄帝为什么又名轩辕氏呢?根据史料记载,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农耕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都出现了学生阅读导言部分和p13孙中山先生的话学生预习学生在地图册中找到黄帝和炎帝的部落,指出他们共同生活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2、炎黄战蚩尤黄帝是原始社会末期一个氏族部落的首领,那么他的部落居住在什么地区呢?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氏族部落及首领呢?教师补充:在当时,为了争夺土地和财富,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而东方,即今天的徐州一带,活动着一支强大的九黎族部落——蚩尤部落。据史书记载,他们已经学会用铜冶铸兵器,战斗力非常强大,黄帝与炎帝两部落在经历了一场大战之后联合起来,后来经过激烈战斗,终于打败蚩尤。黄帝战胜蚩尤后,威信更高了,被中原各部落尊为共同的领袖。后来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合并,统称为华夏族。华夏族就是中华民族的前身。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叫做“炎黄子孙”。古书记载,黄帝以后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尧、舜、禹,和后来的夏、商、周三代,都是炎黄的后代。不仅中原的汉民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的羌族、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也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二)黄帝——人文初祖在传说中,黄帝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那么在此方面,皇帝都有哪些贡献呢?教材上所说的都是后世的传说,那么上述说法中有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科学?补充:关于黄帝之死,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据说,他并没有死,最后的归宿是乘龙升天了。因此,现在陕西黄陵前的围墙正面,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四个大字,叫做“桥山A.那时能造宫殿、制衣裳、挖水井、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制乐谱等,有可信的一面。B.说成是黄帝、嫘祖、仓颉、伶伦几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C.上述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这些历史记载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通过禅让制龙驭”,就是指的这个故事。这更说明黄帝受到人们无比的崇敬,人们不希望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