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习目标:1、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2、理解课文说理的方法和思路――举事例、作阐述、得结论。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看清上面的目标,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提高课堂效率)二、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2、本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思考: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要经历那些磨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5、作者为什么认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不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呢?试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二)合作研讨(将合作交流进行到底!)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三)展示讲解(给你一个机会,亮出你的风采!)一个小组的学生在黑板前展示并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三、巩固提升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义:(1)曾益其所不能同(2)衡于虑同(3)无法家拂士同2、仔细阅读本文,找出课文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说说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3、本文一开头为什么要先列举出古代圣君贤相的事例?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翻译成现代汉语是:,。5、你还知道哪些人物的事例或故事能说明本文阐述的道理?试将给大家听。下面可以写上故事的大概提纲,帮你更好的讲故事。6、讨论题A.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对此,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能举例最好),B.有同学认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没有什么“忧患”来让我锻炼,所以我成不了才也应该。你的看法呢?7修改病句练习1).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的行径。2).这次演讲比赛暴露出了很多才思敏捷的学生3).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4).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课堂反思:书写分准确率:优良中差小组合作:优良中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