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图一、教学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指的是让学生把实物抽象成几何体的过程,让学生想象并说出它们的三种视图的形状,然后通过辨认找出主视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出它的左视图和俯视图,其核心是三视图的画法,理解他关键就是要学生经历由圆锥,圆柱和球到三视图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内容是在承接七年级“丰富的图形世界”和八年级上册的“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位置的确定”等基础上的.教学重点是三视图,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二、教学目标与分析1、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几何体(圆柱、圆锥、球)与其三视图之间的关系;2、会用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2、教学目标分析了解基本几何体(圆柱、圆锥、球)与其三视图之间的关系是指理解三视图的具体特点和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但这仅仅是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数学教学由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渐次梯进的课堂组成,因而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应满足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或者说,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很容易把三视图画得不准确(如“长不对齐,高不平齐,宽不相等;该画虚线时画实线等),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学生的位置感不强,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三视图的正确位置摆放(即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边。),并在示例时注意要标准、到位,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四、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共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对以前学习过的简单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的画法进行回顾,并学习组合图形的三种视图,第二课时主要研究棱柱的三种视图。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你还记得一个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吗?2、你能画出右图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吗?附答案:1、主视图:2、左视图:3、俯视图:设计意图:复习初一学习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知识,为本节课做好铺垫.师生活动:教师看学生的回答情况,适当讲解,或者帮助基础差一些的同学补充.(二)问题探究与解答问题一:1、下图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2、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些几何体,他们的形状各是什么样的?答案:1、依次为:圆柱、圆锥、球;2、让学生自己选择性地回答。问题目的:首先让学生经历将实物抽象成几何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总结三种视图的不同特点,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问题二:(1)、在下图中找出上图中各物体的主视图。(2)、上图中各物体的左视图是什么?俯视图呢?与同伴进行交流。问题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三种视图的区别与联系。前一个问题的设置帮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问题(2)的设置帮助学生体会:三种视图在长、宽、高等方面的联系。在以上两个问题的铺设下,图表的设置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答案:三种视图如下表所示:几何体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圆柱圆锥球..-.(三)、变式练习:1、如图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小明认为这个蒙古包可以看成下图所示的几何体,并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你同意小明的做法吗?先让学生讨论,再出示答案: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变式练习:(1)、教材第113页《随堂练习>>第1、2小题;(2)、教材第115页《知识与技能》第1、2题。(四)归纳与小结学生归纳并总结:(1)、如何理解单一几何体的三视图?(2)、组合型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何画?(3)、学习了本节课你觉得与七年级学的三视图的区别在哪里?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系统地掌握了一般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并理解了从不同方向看的真正含义,由此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地基础。六、课外作业:本节学案中的《配餐检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