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指的是爱国官兵英勇抗日;中日《马关条约》,其核心是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学生了解英雄的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学生已经学过列强侵华的一些战争,本节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地理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邓世昌;《马关条约》,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了解掌握邓世昌的优秀事迹,分析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邓世昌的主要事迹。2、分析:理解邓世昌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和他的优秀事迹,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就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没落的封建制度和国力的衰弱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采取避敌求和的方针难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二学生对近代史的史实不够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爱国官兵英勇抗日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爱国官兵英勇抗日英勇事迹。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掌握其重点内容,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历史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日本明日维后,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始对外扩张,制定征朝侵华的大陆政策。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一场日本“蓄谋已久”和“精心策划”的侵华战争爆发了。问题2:甲午中日战争中主要的战役有哪些?1)黄海大战时间:1894年9月经过:北洋舰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结果: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2)辽东之战:日本分两路进攻,攻占九连城、大连、旅顺。3)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补充资料:威海卫战败这不仅意味着清朝在中日战争中败局已定;而且也代表着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的夭折,洋务运动也画上了句号,它用一个沉痛的代价告诉人们:在饱受列强欺凌的清朝末世,近代化是何等的举步维艰!诗人闻一多在《威海卫》一诗中深情地呼唤: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而满清大员们最关心的不是加强战备,而是“国威”与“颜面”,刚忙完六十大寿的慈禧太后急忙命人赴日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不平等条约,问题3:结果怎样?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例题一:在黄海战役中,致远舰管带壮烈捐躯,他是(B)A、冯子才B、邓世昌C、丁汝昌D、左宗棠变式练习: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的第一次交锋是(A)A、黄海海战B、威海卫海战C、马尾海战D、东海海战问题二:中日《马关条约》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使学生了解《马关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教师适当补充一些历史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1:关于《马关条约》具体讲了哪些史实?1)时间:1859年2)双方代表:李鸿章(中方)伊藤博文(日方)3)内容: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及附属岛屿给日本。(割三地)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赔两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刺激了帝国主义刮分中国的野心③.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开四口)中国民族经济危机严重④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攫取廉价的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强。问题2:说一说《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严重危害?《马关条约》有利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