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第3节《自立自强》教案湘教版案例名称科目初中政治提供者课时2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自立、自强”这一主题这一主题词展开,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品质,并在生活中逐步学会自立,在实践中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1、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自立自强的含义;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自强不息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2、学会自立;(克服依赖心理;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3、培养自强精神。(志存高远;要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能力:了解自立自强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逐步培养自立能力,学习过独立的生活。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园”的活动,初步了解中学生自立的含义,养成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通过与榜样的对比,找出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学会科学分析自我的方法;通过阅读短文《不自立,永远不能成为大自然的一员》,更深刻地领悟自立这强精神的重要性;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习“心灵导航”,从理性的层面理解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要学会自立,培养自强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热情,懂得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主动地学会自立,培养自强精神。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1、学生是厦门市莲美中学初一的学生;2、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3、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4、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享受特殊的保护和关爱,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学生自已也把生活上对父母的依赖看成是理所当然的;5、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正从依赖走向独立,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3.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探究规律的学习当中。(材料分析法、活动法、讨论法、观察法、调查法、讲述法、阅读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粤教版);2、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3、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或阶段安排先学后教教师总结或反思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男儿当自强》音乐学生欣赏后,思考:这首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教师归纳并过渡到课题:自立自强回答:这首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2)出示树与藤的图片想想,由此我们联想到人在生活中的哪两种生活态度吗?说说,由此我们联想到人在生活中的哪两种生活态度吗?思考与讨论教师出示问题:什么是自立?学生思考,根据自习寻找答案。教师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学生回答出示陶行知“自立歌”并问:1、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自立的表现有哪些?你打算怎样做到自立?学生阅读“自立歌”并思考问题,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并记录。出示自立的表现例子。学生回答问题出示问题:如何学会自立?如何克服依赖心理?学生阅读课本,寻找答案明确学会自立和克服依赖心理的方法。告诉学生可结合自己实际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故事会多媒体展示:P43《洪战辉》的故事学生阅读P43《洪战辉》的故事,小组讨论:故事对自己启发,并找出自己的差距及改正不足之处的具体措施。教师给予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找出差距及改正措施。阅读与感悟多媒体展示材料:1、《不自立,永远不能成为大自然的一员》2、《外国人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思考:1、你对河狸父母的“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