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自爱健康人格自尊与知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自尊、自爱的含义,认识自尊、自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石;明白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懂得做人必须有羞耻心,学会节制自己,拒绝卑下,维护自尊。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尊、自爱是人格之本,是促进人的道德健全的重要力量,养成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能够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克服消极的自卑心态,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重点难点1、自尊的涵义以及与自卑、自负、虚荣的区别2、自尊与知耻导入新课:(1)呈现有关材料如:吸毒、自杀、自孽(2)寓言透视——人的尊严过程指导:第一步:指导学生细读教材材料;第二步:让学生思考并与同桌交流书本中的问题;第三步:全班自由发言,逐一讨论各道问题,并引导学生举出社会生活中相类似的事例;第四步:结合问题让学生归纳人的、自爱、自尊尊严的含义;第五步:教师总结.讲授新课:http://www.zhaojiaoan.com找教案1.自尊自爱健康人格(1)"自爱"的含义及表现:(2)人为什么要自爱?(2)自尊的含义及表现(3)人为什么要有自尊心?2、自尊与知耻(1)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人无耻,无以立".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从知耻开始.结合"探究园"的第一个活动"人的尊严"引出羞耻心包括什么教学方法观察法、自评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在身体和仪表方面,比如在公共场合不能赤身露体,保持衣冠整洁等.在心灵方面,不去做阿谀奉承,卑躬屈膝的事情.有了羞耻心,不做耻辱的事,庸俗卑贱的事,才能有尊严.自尊的人必定有所不为,必定不以庸俗卑贱的方式做事,这说明自尊的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是紧密联系的.)(2)羞耻心对于形成良好品德的作用"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让学生思考: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难为情,会感到惭愧,会感到内疚(如果无论做出什么错事,丑事都不懂得难为情,惭愧,内疚,就是所谓"恬不知耻",也就谈不上有道德,更谈不上有尊严了.也就是说,知耻才能有道德,有道德才能有尊严.)(3)拒绝卑下,有所不为,才能维护自尊人的尊严要依靠自己的言行来维护.节制自己的言行,不做有损于自己荣誉、形象的事,就维护了自尊.相反,没有羞耻感,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就会损害自己的尊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事情是"耻",是应该拒绝的,不可为的;怎样做才能洁身自爱,维护自己的尊严.(例举中学生生活中可见的一些现象: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守交通规则,举止粗鲁,形象邋遢,言辞污秽,打架斗殴,恃强凌弱,说谎成性,偷窃,损坏公物,吸烟酗酒,赌博吸毒,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等等.)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羞耻之心,会出现什么后果?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自尊的含义.什么是自尊,自尊为什么能够促使健康人格形成.自尊与知耻的关系,羞耻心对于自尊形成的作用,知耻才能有所不为;拒绝卑下,洁身自爱,才能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