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众所周知,现代电力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风险管理和文化管理。但是,无论哪个发展过程,都离不开“人”这个核心的管理对象。回顾国投甘肃小三峡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十一五”期间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完全符合现代电力安全管理的发展规律。公司目前在黄河干流兰州~白银河段已陆续建成了小峡水电站(4×57.5MW)(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大峡水电站(4×75MW)(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乌金峡水电站(4×35MW)(灯泡灌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三座电站,公司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670MW。尽管与其他发电企业相比总装机容量相对较小,但由于电站所处地域相对分散,三座电站陆路距离最短的也达50千米,且分属甘肃省的两个市辖地界(白银、兰州)和三个县区(靖远、白银区、皋兰),三个电站的建设年代分别经历了“九五”(大峡)、“十五”(小峡)和“十一五”(乌金峡),受不同时期国内生产能力和设计、施工、设备制造水平的限制,三个电站的建设质量、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自动化控制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客观上增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给安全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十一五”期间,公司始终以一流企业建设为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人”这一重要因素开展安全管理。在水电站个数、装机规模、发电机组台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既面对已运行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管理,又有在建电站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局面,不安全事件连年大幅下降,公司的安全管理方式实现了由制度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转变,实现了管控方式和制度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安全管理业绩。一、坚持根本,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企业的安全管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无论什么发展时期,其根本的管控要求和核心制度并未发生变化,这就是“两票三制”。“两票三制”既是电力企业员工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又是电力企业员工不得不坚持执行的基本管理制度。它既来源于经验管理,又是制度管理的基础。正因为在“十一五“期间,公司牢牢抓住了“两票三制”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这个根本,结合公司生产和工程建设的实际,不仅成立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工程建设安全委员会、消防安全委员会、生产工程防汛指挥部等机构,建立并完善了公司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了由各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组成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由公司工会及各分会和纪检监察人员组成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以及由公司各级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组成的安全生产监察体系;构建了公司、部门、班组三级立体安全管理体系,分别设立了安全总监、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安全技术培训和班组兼职安全员等岗位,形成了“公司控制重伤和事故、部门控制轻伤和障碍、班组控制未遂和异常、个人控制违章”的四级防控体系。公司结合近年来推行的NOSA(国际职业安全协会NationalOccupationalSafetyAssociation)综合五星管理体系建设,又建立了NOSA安全健康环境(简称安健环)组织管理体系和NOSA安健环委员会,并进一步细化了“两票三制”的“三项措施”、“工作安全分析”(简称JSA)、“书面安全作业程序”(简称WSWP)、“工作计划观察”(简称PJO)等措施,始终以体制保障、制度保障和措施保障来规范人的行为。公司在原有建章立制的基础上,先后发布实施了安全管理办法、NOSA安健环体系文件、事故应急预案等。结合公司实施的GB/T19001、GB/T24001、GB/T28001“三标”贯标认证工作,较系统、全面地安排部署了对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同时,按照依存性、符合性、有效性的要求,将NOSA五星安健环体系文件与“三标”体系文件有机整合,搭建了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简称“四标一体”),使公司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更好地覆盖到各个层面、延伸到各个岗位、涵盖了承包商队伍,为创新公司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长期的电力安全生产实践证明,安全生产重在预防,而风险管理正是超前性、预防性、源头性的安全管理。结合三标体系认证和NOSA五星管理系统建设,公司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风险管理,持续不断地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治理,超前控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