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中的实践与思考《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一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杨光斌的社科基金研究成果,课题分为制度变迁理论研究和比较制度变迁研究两个部分,也即本书的第一篇和第二篇。研究的关键词是“国家”与“制度”,主题思想就是“制度很重要”。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作者在书的前言进行了介绍。作者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包含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要素;以制度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观三个部分。在此介绍前两个部分。第一章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第一节国家理论社会变迁理论源远流长,但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制度变迁”理论离不开新制度主义代表学者道格拉斯·诺斯。其贡献不仅在于理论本身,即用国家、产权和意识形态三位一体的理论解释了新古典经济学不能解释的很多方面,而且也带来了政治学与经济学思维方式的转变。诺斯的制度理论也正是以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石。其中,产权决定了对个人和团体的激励,国家则是界定和实施产权的单位,意识形态则提供了将个人观念转化为行为的道德和伦理的信仰体系。在诺斯的制度理论框架中,国家理论是联系产权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的纽带。诺斯在契约论和掠夺论的基础上,致力于两者的统一,提出了国家起源的的暴力潜能分配理论,诺斯认为国家正是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国家在暴力方面的优势使其处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地位。诺斯认为,国家有两个重要的目的:第一,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第二,降低交易费用。另外,国家的职能包含提供保护和公正;界定和实施产权;推动制度的创新与变迁三个方面。总的来说,诺斯的国家理论主要围绕三个论点:第一、国家界定和实施产权,并由此对造成的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负有责任;第二、国家实现统治者租金最大化的过程与追求社会产出最大化之间存在持久的冲突,造成了无效产权的长期存在;第三、国家在增长过程中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意第1页共12页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持国家的稳定性。第二节制度变迁理论及其演变制度的内涵——制度乃是行为的规则,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制度变迁的原因——1相对价格的变化;2偏好的变化。制度变迁的进程——“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新的制度均衡”制度变迁的类型——1制度类型的角度:正式规则的变迁和非正式规则的变迁;2变迁的角度:连续性变迁和非连续性变迁。制度变迁的路径及路径依赖——不同的历史和结果的不完全反馈使得行动者具有不同的主观主义模型,从而作出不同的政策选择,形成不同的边际调整,产生制度变迁的不同路径。这种路径被两种力量规范,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常诺斯制度理论的变迁经历了从均衡分析到演化分析,从收益成本分析到适应型学习分析的转化。体现在行为假定,交易费用,组织因素,适应型学习几个方面。第三节贡献一:作为解释项的政治变量政治不应该仅仅被人们当作被解释的变量,还是一种解释变量。应该发现在西方世界兴起的过程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能够有效保护产权,决定一个国家的成败:英国的光荣革命,以一种新的政治安排产生了一个强国。中国因为专制制度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萌而不发”。第四节贡献二:一体化社会科学研究途径任何一种单一学科性质的研究都不会广泛地影响所有社会科学的发展,诺斯的研究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范畴,不是单一的经济学研究。第五节问题一:制度变迁中的历史关键时刻虽然态度并不决定一切,但作为思想观念的态度对于制度变迁的价值却是显然的,在制度变迁的关键时刻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第六节问题二:制度性意识形态与非制度性观念作为分析连续性制度变迁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来第2页共12页源上的内生性;作用上的节约机制(减少搭便车以节约交易费用);作用方式上的路径依赖;地位上的补充性。观念作用的途径。1路线图;2粘合剂;3内化为制度影响人们的行为。p31第二章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要素新制度主义三大理论流派:1社会学制度主义——组织不仅仅意味着效率,还是文化的复合体——提供意义框架的象征系统、认知模式和道德模板等——“适当性逻辑”2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性选择理论加制度研究的变体——理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