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制度创新的一种模式选择]作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2008年以来,XX市率先开展了中小学理事会制度的实践和探索,并已有相当数量的公办中小学成立了学校理事会。如何正确认识学校理事会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以真正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学校管理方式的创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从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的角度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一、现代学校管理创新面临制度选择现代学校制度就是指“一个好的、关于学校的规则体系”,是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完备的现代学校制度应包括三方面内涵:健全的学校章程,法定化、民主化的办学程序的确立与流程运作,学校法人地位的确立。事实上,之前已经实施和目前正在实践的教代会、董事会、家长委员会等一系列制度,都属于现代学校制度创新的范畴。作为内部监督机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但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比较多的是对学校行政层决策后的监督,在参与决策上较少且被动。主要作为捐资助学机构的学校董事会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主要有二:一是不能够适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要求,其外部监督功能不强;二是受其人员组成的局限。在学校发展高度系统化、专业化的今天,其促进学校发展的功能正在逐步弱化。家长委员会的产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成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纽带和桥梁,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家长委员会主要侧重于家校联系、构建立体化德育网络,由于受其人员主要是由家长组成这一局限,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建设性作用明显不够。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加快进入以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新的历史时期,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政校关系,建立完善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和建立学校、社区、家第1页共4页庭互动机制”为基本内容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二、学校理事会制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现代学校的时代特征表现在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依法治校。规范管理与组织协调,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家长积极支持,中介科学评估,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教育的资源市场。因此,我们有理由把学校理事会作为一种合乎我国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总目标――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体制模式的较好选择。主要理由为:第一,随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加快形成以校为本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构建以政府为服务主体,以学校为办学主体,以教师、家庭、社会为监督主体的新型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第二,当前,以自主发展为核心的学校改革提倡教育管理要从行政“外控形态”到校本“内控形态”转变,其核心思想是把学校作为决策的主体,运用分权、授权、协作和重心下移等形式构筑学校与外部(上级主管部门、社区等)及学校内部(校长、教师、学生等)的新型关系。中小学实行校理事会制度,探索建立以人民满意为导向、内部激励机制完善、外部监管制度健全、科学规范的现代学校议事监督机构或法人治理结构,从根本上确立了学校的社会法人地位,适应了这一发展要求。第三,学校理事会作为学校的议事监督机构或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对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建设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和审议,对学校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法规政策、规范办学行为等重点工作进行监督等,必然要求学校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框架与之配套,从而推动学校从全新的角度进行各子系统的整合重构以及教学资源的重新配置,必将促进现行体制中许多困难和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校形成充满活力的良性循环机制,使学校在实现教育社会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优势。第2页共4页综上所述,作为我国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种模式选择,建立以理事会为架构的分权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