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旅游资源规划调研报告青岛旅游资源规划报告书一、XX市概况XX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o30′~121o00′、北纬35o35′~37o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XX市毗邻,西与XX市相连,西南与XX市接壤。XX市现辖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黄岛、城阳七区及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五市,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63.64万人,除汉族外,居有满、回、朝鲜等50多个少数民族,5.67万多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为XX县区。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全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浅海海底有水下浅滩、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全市大体有3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从崂顶向西、北绵延至XX市区。北部为大泽山,南部为大珠山、小珠山、铁橛山等组成的胶南山群。市区的山岭有浮山、太平山、青岛山、信号山、伏龙山、贮水山等。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河流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862.64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64公里,占XX省海岸线的1/4强。二、旅游资源1.概况青岛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和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XX县区,与东部现代化XX县区交相辉映。贯通XX县区东西的滨海步行道,将栈桥、小青岛、小鱼山、海底世界、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风景区、五四广场、奥帆中心、银海游艇俱乐部、第1页共11页极地海洋世界、石老人海水浴场等主要旅游景点串接在一起,成为一条独具特色的海滨风景画廊。XX县区的德国总督府旧址、中山路劈柴院、青岛啤酒博物馆、红酒坊、德国风情街都是游人如织的景点。青岛辖区内有国家级的崂山风景名胜区、海滨风景区等景区,八大关建筑群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XX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千古名胜琅琊台,古台观月、龙湾涌浪,秦始皇三次东临乐而忘返,徐福东渡日本从此启航;田横岛上西汉五百义士集体殉葬,壮怀激烈、可歌可泣;还有被誉为石刻瑰宝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山石林和春秋战国齐长城遗址等。近年来,青岛还相继开发建成了一批新景点,如天幕城、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唐岛湾海滨公园、开发区野生动物世界、珠山国家森林公园、胶南琅琊台风景区、即墨温泉度假区、城阳宝龙广场、国际工艺品城等。另外,青岛的会展业发达,每年有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青岛国际时装周、亚太旅游博览会等已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展会。20XX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450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0.04亿元。2.主要旅游资源特征(1)栈桥栈桥初建于光绪十八年,俗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位于XX市XX县区海滨,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XX市重要标志。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总兵衙门章高元所施,1893年竣工。全长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成为货运码头。1901年5月扩建,北段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并将桥面向南延长至350米,延长部分为钢架木面结构,增铺轻便铁道,以利运输。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XX市政当局投资25.8万元扩修,将原桥的钢木结构部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面铺以水泥,桥身延长至440米,同时将桥面高度提高了0.5米,并在南端增建了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新筑具有民族风格的双层飞第2页共11页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2)八大关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