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大气圈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大气圈是地球的“防弹衣”、“遮阳伞”、“保温被”、也是地球上“液态水”的存在条件。对流层——对流层的特点及对人类的关系,其他大气层对人类的影响。臭氧洞——臭氧洞现象、形成演化、产生原因、对人类的危害。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内容的组成部分,课本围绕“人地关系”的核心,阐述了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的特殊作用。二、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大气的物质组成,大气对地球环境及生命的作用;理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变化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对流层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地球的主要影响;臭氧洞的产生及对地球上生命的影响,臭氧洞的出现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在调查防紫外线产品的活动中,获得情感、认知和科学研究方法等多方面的发展与提高。通过上网查询“臭氧洞”、“全球变暖”相关资料,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3.懂得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要保护人类必须保护地球环境;认识大气圈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环境变化的事实;逐步树立人类要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大气圈对地球及其地球上生命的影响,特别是臭氧洞的负面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对流层的特点。四、教学安排1课时。要求学生课前准备:“防紫外线产品”调查活动;网上搜索与“臭氧洞”相关的知识内容。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运用前面学过的月球表面月坑、环形山的照片为情境,导入本课:用心爱心专心“月坑和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月球上昼夜温差高达310℃?”“为什么地球上霜冻、大雾多出现在晴朗的天气?”【设计思想】明确地球上有大气,从而形成了地球有生命存在,是一颗特殊的行星这一地理事实。2.教师设问: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地球表面会像月球表面一样的吗?大气圈对地球有哪些作用呢?【设计思想】过渡并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特征——有大气圈,大气圈对地球环境以及生命存在的特殊作用。(二)新课教学1.请学生阅读课本“太空之吻”专栏,明白地球和月球表面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2.教师设问:地球上的大气圈对地球生命有哪些作用?【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回顾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基本条件的知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材料和右图获取以下的观点:大气圈是地球的“防弹衣”,可防止陨石的袭击;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遮阳伞”,可“遮风挡雨”,“风”和“雨”就是太阳辐射(主要是紫外线),也就是削弱到达地球上的太阳辐射。由于地球上存在大气圈,使地球上的昼夜温差相对月球要小得多。大气圈就相当于我们的“被子”起着保温的作用。适度的大气压可以保住液态水,为生命提供生存条件。3.教师承接上述结论继续设问:既然地球上有大气,那么你每天呼吸的大气由哪些成份组成?大气的垂直结构又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大气垂直分层图”,引导学生从大气垂直分层图中了解大气垂直结构。4.教师再设问:最低层大气的热量来自何处?为什么叫对流层?它有哪些特点?用心爱心专心学生通过读“大气的垂直分层”,教师提示:看不同纬度、不同季节对流层的高度有何不同?气温随高度增加将如何变化?5.教师通过FLASH动画演示空气对流运动,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内化、理解下热上冷导致垂直对流运动的形成。6.教师设问:对流层还有哪些特点呢?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②水汽、杂质含量多;③天气复杂多变(城市比农村多雾)等。7、教师再设问:我们乘坐的大型飞机为何常在平流层飞行?大型飞机既要保持平稳又要视野开阔,才比较安全。看图并联系平流层特点可知: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大气相对稳定,以平流为主。水气杂质含量少,大气透明度较高。教师再设问:为什么热层对无线电通讯有直接影响?热层的热量来自何处?温度有多高?在这种温度条件下,大气物质呈什么状态?(分子状态?离子状态?)电离层的作用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猜测结果,教师提示更正。【设计思想】让学生感受大气圈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大气环境对人类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