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通过核酸分子的组成表(教材表3-1),了解核酸、核苷酸、碱基、五碳糖的种类,即DNA和RNA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再进一步认识DNA的分子结构及特点;最后介绍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史,有效激发学生崇尚科学、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本节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进一步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同时也为遗传信息的复制、表达、生物的变异等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个模块《第一章细胞的分子基础》中已学习了核酸的种类及主要作用,但本节涉及的DNA分子的结构较抽象,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而且由于学生与此有关的化学知识较薄弱,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学习难度,所以本节课通过多个模型的直接感观接触,增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DNA的分子组成。②说出DNA分子的结构层次(碱基、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苷酸→多核苷酸链)。③概述DNA的结构和特点。2.能力目标:①学会运用模型清晰的表达DNA分子的结构特点。②使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③进行表格的解读,学会运用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感悟科学家综合运用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科学方法的过程,并认识到多学科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特点2.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3.教学策略:通过模型的呈现,增强学生对DNA的感性认识;通过设计问题串,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特点。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氨基酸的磁性模型、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创设情景】PPT展示生擒萨达姆的热点资料【提问】鉴别真假萨达姆可采用哪些方法?【讲述】DNA鉴定这一技术是利用DNA结构的有关原理来进行的,本节课就来探讨DNA分子的结构。学生说出多种方法,但一致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用DNA鉴定激发学生探究DNA结构的兴趣2.DNA分子的结构【讲述】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只有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请大家阅读教材P54“DNA和RNA的化学成分比较”后完成表格:(PPT投影表格)核酸种类核苷酸戊糖碱基磷酸【讲述】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是由核苷和磷酸组成,一分子的核苷酸由一分子的戊糖、一分子的碱基和一分子的磷酸组成,其中戊糖有2种,碱基有5种。【提问】由上所述,你知道核酸共有几种核苷酸组成的吗?【追问】是哪5种呢?【讲解】由于组成DNA和RNA的戊糖不同,所以当碱基为A、C、G时,组成的核苷酸就分别有2种,而T、U分别只存在于DNA、RNA中,所以相应的核苷酸都只有一种,合计为8种:组成DNA、RNA的核苷酸各为4种。【提问】4种脱氧核苷酸是如何连接成核苷酸长链的呢?【教具演示】(用脱氧核苷酸的磁性模型在黑板上演示脱氧核苷酸形成脱氧核苷酸链的过程)【讲述】DNA是由2条平行的多核苷酸链通过化学键连接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学生看书并完成表格学生易错答成5种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比较的方法,加深印象,而且此表格与教材教材相比更为直观让学生把常见错误暴露出来,其他同学找出错误之处,即时纠正,加深印象。3.DNA分子结构的特点【教具演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讲述】这就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提问】①通过观察模型可发现DNA的2条链有什么不一样?②模型外侧是什么成分?如何连接?③模型内侧是什么成分?如何配对?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①)反向平行②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组成DNA的基本支架。③内侧是2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碱基对。④不同DNA分子外侧相要改变学习方式,既要解放学生的双眼,使他们会看,又要解放他们的嘴巴,使他们会说,利用教具④为什么DNA双螺旋结构很规则?⑤为什么一定是嘌呤和嘧啶配对?⑥你认为几种碱基的比例如何?【小结】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为:2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