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图形的全等第一课时,备课时间:开学第六周,上课时间:第七周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具体情境和图案,经历观察、发现和实践操作重叠图形等过程,了解图形全等的意义,了解全等图形的特征。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图形的全等与全等图形的特征的了解。难点:识别全等图形及通过实践活动得出全等形二、教学过程:.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两组图形。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一).探讨多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能全等或不全等图形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想象全等图形与不全等图形的区别。例如:(1)同一张底片冲印出两张相同尺寸的相片与两张不同尺寸的相片。(2)同一人的两只手掌与一大人左手掌和一小孩的左手掌。(3)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3.把下列两组图形投影出来:(二).结论a)从“做一做”中得到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征?这两个图形能够重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b)在看一看中,你的看法如何?形状相同且大小也相同的两个图形能够重合,反之亦然。形状不同或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不能重合,不能重合的两个图形大小一定不相同。c)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d)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做一做P150随练习(三).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四).课后作业:A组:做《课时精炼》等B组:P88习题3.1板书设计:第二节图形的全等(图形)三.教学反思:王义福: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了课时容量,突破了教学难点.本节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宋冰: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辅之以讲授,讨论等方法,力求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统一起来,体现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