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说出遥感的一般原理和主要工作过程。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说出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及一般工作过程。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说出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工作程序。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列表比较“3s”技术的区别。5.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RS的工作过程以及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教学方法读图表资料分析法、例举法、讲授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灾区灾情牵动亿万国人。雅安四周都是山区,桥断路陷,通信中断,灾后如何及时了解灾情,及时开展救灾行动,你有什么办法?在抢险救灾中地理信息技术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哪些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有哪些作用?下面让我们学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作用来解决这些问题。新课学习:一、地理信息技术阅读书P6前三段,找出地理信息技术概念、主要类型及应用领域。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2.主要类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包括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2)大众化应用:包括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的目的是什么?要想看到更远、更大的地方怎么实现?二、遥感(RS)技术的应用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资料:《利用遥感揭穿军事伪装》为什么这些伪装难逃遥感的“法眼”?2.主要环节3.原理:由于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传感器装载在飞机或卫星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记录下来,传回到地面接收站进行处理和分析。传感器运载工具的飞行高度对遥感探测的范围、速度、周期、分辨率等影响很大。一般说来,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的性能有关。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人工实地调查利用遥感技术调查花费时间时效性连续性调查人员调查成本调查范围4.优势:(1)遥感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2)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如:遥感影像见证咸海面积的缩小。不同时期上海南汇滴水湖港城遥感影像对比。利用遥感图像上的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型等标志可直观识别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地物。比如黑白影像、真彩色影像、假彩色影像,各种遥感影像的地物颜色有什么特征?地物的影像特征黑白影像建筑物为灰白色,草地和森林颜色较深真彩色影像与地物的颜色特征一致假彩色影像草、树、庄稼为红色,水为灰色或蓝色,城市为灰蓝色5.遥感的应用(1)资源调查:中国土地利用分布图、新疆石河子土地利用及作物分布遥感影像。(2)环境监测:城市灯光遥感影像,城市热岛遥感影像,考古遥感影像(3)灾害监测:读图分析书P9图1.5、图1.6长江洪水、印尼海啸灾前灾后影像对比、汶川地震前后影像对比、监测森林火点的分布与变化、大气监测和台风预报、监测海域赤潮。阅读:书P10《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总结:遥感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较广的技术手段之一,我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获得了大比例尺的航空影像资料,成功发射了回收式国土资源卫星,自行研制发射了“风云”卫星。遥感技术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