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生物与土壤一、选择题1.植物分布与气候关系最密切,那么影响北冰洋沿岸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气候要素是A,气温B,降水C,气压D,风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生物圈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一样,是自然界一个普通圈层。②气候是影响陆地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③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个体形态、生理机能有显著差别。④自然带就是植物带⑤旗形树冠可指示风向,其树枝不断生长的方向是背风面。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④D.③④⑤3.马尾松和冷杉的分布差异,起主导作用的是A.地形B.光照C.气候D.水分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B.气候是决定动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C.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叶子小,硬叶,叶面覆盖蜡层。D.茶树适宜在红壤与紫色土地区生长5.有关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无关B.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氮主要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C.大气中的成份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D.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6、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归根到底是由于A、植物的呼吸作用B、动物的呼吸作用C、植物的光合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7、城市绿地具有的作用有①吸烟除尘、过滤空气②降低噪声、美化环境③防风固沙、调节气候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有关土壤肥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养分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B.上层为粘壤质地,下层为粉砂壤质地的土壤结构利于蓄水保肥。C.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组成的含量多少D.土壤中水分过多,则空气会减少,从而导致土壤缺氧,土温下降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是陆地表面的疏松推积物,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B.土壤是一种可更新资源,人类可以永续利用C.植物生长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因而不利于土壤肥力的形成D.低等植物在母质上着生是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10.有关土壤的正确叙述是A.肥力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B.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高低C.土壤肥力在农业生产中越利用耗损的越多D.土壤是一种不可更新的资源二、综合题11、读“理想土壤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1)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壤组成部分是: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2)土壤的四种组成部分中,________________是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3)土壤水分和________________贮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彼此消长。(4)性状良好的土壤,能够调节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既能_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_,土壤的肥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5)土壤是可更新的资源,在利用土壤的同时,应重视土壤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做到________________结合,促进土壤不断改良。12、读下面土壤形成过程简式图,回答下列问题: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耕作土壤风化ABC土壤肥沃土壤退化DE根据以上简式,写出字母代表的内容,以表示出生物(包括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生物类别(包括人类活动):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人类活动状况:D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B4、D5.D6、C7、A8、D9.D10.A二、综合题11、(1)矿物质;有机质;水分。(2)有机质。(3)空气;气候条件。(4)水分、空气、热量;通气透水;蓄水保温;土壤肥力指土壤能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生活过程中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5)保护;培育;用养。12、A微生物、低等生物着生;B高等植物着生、生长;C人类耕作、培养;D合理耕作经营;E不合理耕作经营。〖解析〗土壤是指陆地地表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物质。它是在地球表面岩石的风化过程和土壤母质的成土过程两者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壳中各类岩石在长期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矿物碎屑(即土壤母质),并产生某些特性,如透水性、保水性、通气性,并含有少量可溶性矿物元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