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囚绿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绿枝条的性格特点,把握课文思路,体会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以及寄托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哲理意味。2.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体会本文优美清丽、节奏舒缓的语言风格。3.学习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结合预习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拔、引导、讲授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分析概括散文中物象所象征的形象特点。2、明确作者对象征生命与希望的绿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第一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初步概括“绿枝条”的形象特点。2.阅读背景材料、概括文章主旨。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在勾划、提问、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拔、引导、讲授完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概括物象的形象,与高考题型对接。2、明确作者对象征生命与希望的绿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预习任务1.诵读课文至少3次,读准字音,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段。2.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第一层:()段—()段。段意:()第二层:()段—()段。段意:()第三层:()段—()段。段意:(囚绿)第四层:()段—()段。段意:()第五层:()段—()段。段意:()3.划出描写“绿枝条”的句子,写出其所在段落。4.概括“绿枝条”形象特点。5、找出本文的背景句。6、初步概括文章主旨。作者与背景材料: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12月8日,日军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随即对日宣战;1943年,德、意、日法西斯轴心解体;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1942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因出版抗日小说,日本宪兵查抄了他所在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了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得知消息后前去交涉,被日本兵扣留,被捕,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自主检测1.写出本文的背景句。①②③2.“绿枝条”的形象概括。①②③④⑤问题意见第二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体会本文优美清丽、节奏舒缓的语言风格。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象征的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结合预习问题,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拔、引导、讲授完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分析理解景与情关系,进一步掌握欣赏散文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预习任务1.思考:“绿”象征什么?2.“绿枝条”这个形象给了你什么启迪?自主检测1.象征:2.你从“绿枝条”这个形象中获得了什么启迪?请找出文章中的哲理句来。问题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