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老人与海》教学设计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老人与海》讲述了渔夫桑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两夜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简洁的叙述,富有象征的意味,使海明威因此篇而获诺贝尔文学奖。2、解析:本文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并且是一篇外国小说。书中的主人公是典型的硬汉子形象,正确把握这个人物形象是学习的重点,理解主人公所具有的哲理性和象征性则是学习的难点。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走进海明威,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2)引导学生把握小说主要内容,揣摩小说的内心独白及行文特点。(3)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4)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2、解析:本单元要扣紧“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这一重点进行。学生对全文内容不太熟悉,在品味小说语言的同时重在学习主人公的精神。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对全文内容不熟悉,在要求仔细预习的基础上建议学生阅读小说全文。2、节选内容比较长,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自己体会品味。3、本文充满了哲理和象征的韵味,但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简单,所以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重视预习环节,通过课前阅读全文了解小说内容。2、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把握课文主题。3、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设计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境第一课时情境导入快速阅读作者简介勾画重点课文小结练习巩固合作探究把握主题教学目标:1、走进海明威,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2、引导学生把握小说主要内容,揣摩小说的内心独白及行文特点。3、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4、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1.情境导入台湾青年作家李湃这样一句话:我在想,男人的骨子里缺少一点什么的时候,就自然会想到海明威。“什么”究竟指什么,要解读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走进海明威。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以问题入作者及课文。师生活动:教师介绍作者的有关知识,由此引出作者简介及课文,学生做笔记。1、作者简介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2.阅读理解请学生简单介绍《老人与海》全篇情节。师生活动:<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2>个别学生介绍内容,其他同学及老师进行补充。<3>教师明确:《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