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学设计3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要点。2.体会本文中举重若轻,刚柔相济的语言艺术,从而感受领袖人物高超的政治艺术、外交智慧和伟大的人格魅力。说明:本文可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的见证,它忠实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收回香港这个重大事件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风云人物的风采。因此,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是十分重要的,应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香港的过去和现在作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外交氛围,紧紧抓住在当时场合下的人物语言,通过语言品味明确民族国家主权问题上的原则性和外交商谈的灵活性,感受领袖人物的高超智慧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我们对香港问题基本立场所涉及的三个问题及三个问题之间轻重主次关系。2、难点:体会外交谈话的艺术性,刚柔相济,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高超语言技巧说明:对于国家民族的主权问题及其涉及的范畴,学生平时一般不会在意,也不甚了解,所以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对香港问题基本立场所涉及的三个问题,这就是解决了理解这篇文章的最基本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方可进一步理解外交谈话的艺术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1、播放《东方之珠》或《七子之歌》,演示有关香港的画面22、简介相关背景听音乐,看画面,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关于香港的知识检查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我所知道的香港。引导学生对香港的历史作概要的了解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明确我们对香港这一历史问题的根本立场理清文章段落层次,明确对香港问题基本立场的三个方面阅读课文,提取重要信息深入探究1、主权问题列于三个问题之首,三个问题由主到次排列作为全文的总纲1、明确国家主权问题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2、明确文章主体部分1、阅读中学会抓主要问题,核心问题2、理清文章结构2、文章结构:总-分-总三个问题是主次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讨论:文中哪些句子明确表明了作者的立场和观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句子的语言特点:1、“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2、“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的方面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3、小平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何以还要补充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4、“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5、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假如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体会语言明确不含糊、刚柔相济、委婉含蓄等特点:1、今天的中国政府决不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决不是李鸿章,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决不是软弱可欺的,局部搞屈辱外交,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英国政府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存有丝毫幻想,不要打错了算盘2、对自己,从反面说;对英方,从正面说。香港本来是中国的领土,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一清二楚的。谈到为什么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一决策,就自己这方面说,一连三个“如果”,从反面说,从“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一直说到“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讲我方,言辞不怕难听,可以最充分地表明自己铁定的立场和决心。对英方,则从正面说,说是将“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没有丝毫刺激对方的言辞3、因为“香港”一词的概念有两种理解:可以理解整个香港地领会领袖人物高屋建瓴的洞察力和高超的语言技巧:立场,决心,睿智,机锋区;也可能理解成英国政府租借的新界;还可能理解成香港岛,这就造成范围不明确。补充之后概念明确了,范围就明确了4、“可以”语气缓和,是“柔”,“但肯定不能”语气强硬,是“刚”5、“另作考虑”,含义是清楚的,言辞却很委婉。“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被迫不得不”,又委婉地把责任说得非常明确……课后作业任选下列一题,查找相关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