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货币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方案:拓展类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用和结算的含义,明确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的含义、优点、分类;理解外汇、汇率的含义以及汇率的表示方法,充分认识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掌握信用卡和支票等信用工具的一般使用方法,能够从不同的汇率表示法的变化中辨别出汇率的变化状况,分析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原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信用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确立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意识。二、重点难点此部分理论难度不大,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等现象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是问题的关键,应当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接触社会,获得一定数量的第一手材料,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其中特别是外汇问题,难度更大,要使用相对较多的教学时间来进行教学活动。三、教学内容安排从商品交易的结算方式角度入手,分别介绍有关信用卡和支票等信用工具的基本知识,概括确认信用的概念;探究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四、教学资源建议主要可以查找各个银行关于信用卡的设置和相关规定。各种信用卡发放部门的相关信息,国家关于外汇的管理的相关知识(教师补充)和外汇管理局的政府网站(从中可以参考到相关政策和外汇牌价等相关内容)。还可以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信息相关数据。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用心爱心专心首先可以选择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阅读-课堂分享成果-教师提炼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除此而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参照教师用书教学方法建议部分设计。有关信用卡问题的教学:学生上网查找或向银行咨询,获得有关信用卡的种类、功能和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在课上以小组汇报的方式阐发本组的收获和体会,解决生活中因为信用卡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关支票问题的教学:通过展示某银行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的相关图片,介绍各个栏目相应内容,使学生在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两者的区别了解一些关于支票使用的一般性常识,可以由此拓展,进行有关票据法相关知识的学习,扩充商业票据的内容,培养法制观念。有关外汇问题的教学:由教师或学生列举一系列常见的外国货币,通过比较,明确外汇与外币的区别与联系,由此得出外汇的概念;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上搜集当日和近期(某日)的人民币外汇牌价(要有所差异),分析其汇率表示方式的类型及汇率的变化。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对不同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中体味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意义。六、课堂评价建议1.根据学生参与资料查询和分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成果进行评价。2.学生撰写有关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小论文进行探讨。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