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司法科目政治课题第九课第三框《公正司法》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公正司法的含义、意义;推进公正司法的具体要求2.关键能力:明确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懂得审判过程和审判程序都要公正;能够结合具体案件的审判过程,阐明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体会案件审理中的公平正义。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2.科学精神:能够面对一般情景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解释当前社会现象中的突出问题,并对相关信息和推理进行检验和评价。3.法治意识:增加法治意识,监督司法公正,同违法行为作斗争。4.公共参与:能够自觉采取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的行动,投身于法治中国建设。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正司法的意义;推进公正司法的具体要求教学难点:公正司法的意义;推进公正司法的具体要求课前准备教具:1、常规教具:黑板、粉笔2、多媒体教学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视频讲述了什么问题,我国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了哪些努力?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二、新课讲授(一)公正司法的内涵过程探究一:上网查找资料和参观当地人民法院尝试完成下列任务:①公民可以旁听哪些类型案件的庭审?②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取庭审案件的信息?③旁听庭审需要办理哪些手续?④结合案件的审理过程,说明人民法院的职权和作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我国公民可以持有效证件旁听,人民法院应当妥善安排旁听工作,因审判场所,安全保卫等客观因素所限,发放旁听证的,应当作出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对群众广泛关注,有较大社会影响或者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的案件,可以有计划的通过相关组织安排群众旁听,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增进广大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法院审判工作的了解,方便对审判工作的监督。②法院门口的公告牌和法院的网站一般都会公示庭审案件的信息,还可以登录中国庭审公开网查找庭审案件的信息。③公开审理的案件,公民携带身份证就可以旁听。④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通过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案件,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解决民事,行政纠纷,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力,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过渡: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那么除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也是国家的司法机关,二者都承担着维护司法公正的任务。那么什么是司法公正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探究来理解:探究二:“法”字的异体字之一是“灋”。按照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灋”字的三点水取义公平和正义。“廌”是传说中的独角兽“獬豸”,是公平和正义的象征。它能辨是非曲直,见到做事不公正的人就会用角去顶他。①《说文解字》对“法”字的解释对你有何启示?②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③我国有哪些具体的制度和措施维护司法公正?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从对法治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法制思想中蕴含的公平正义精神,我们要积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公正司法的过程中守护社会公平正义②第一,司法具有定纷止争的终局性作用。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最终必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最终必定会受到制裁和惩罚。司法不公导致的冤假错案损害的不仅仅是人民的合法权益,更是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以及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第二,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第三,司法公正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起着保障作用,第四,司法公正对人们的行为有预测作用,因此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③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