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十四讲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线段、射线的相关性质以及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的意义.2.理解角的有关概念,熟练进行角的运算.3.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垂线、垂线段等概念及性质.4.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熟练运用垂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线段及角的相关概念,能熟练进行运算,理解平行线与各种角的关系.难点:掌握线段的中点、角平分线、余角、补角、对顶角以及它们的性质及应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分类题组.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把脉学情活动内容:利用3分钟进行课前测试【自主测试】1.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为()A.3cmB.6cmC.11cmD.14cm(对于线段的图形感知,理解线段的中点的含义)2.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COB,若∠EOB=55°,则∠BOD的度数是()A.35°B.55°C.70°D.110°(对于两直线相交的图形感知,理解角的平分线及补角、对顶角的含义)3.如图所示,∠1+∠2=()A.60°B.90°C.110°D.180°(感知垂直这一特殊的位置关系,理解角的互余关系)4.下列四个角中,最有可能与70°角互补的角是()(理解角的互补关系,同时渗透角的分类)5.如图,已知∠1=∠2=∠3=62°,则∠4=__________.(感知两直线的平行或相交的特殊位置关系,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处理方式:利用课前时间进行测试,学生自主完成.以上5个习题各有用意,重在引出本节课要复习的琐碎的知识点,布置时可给学生适当说明.测试时间为3~5分钟,具体时间视情况而定,测试完成后组长或教师批改,收集细致数据,统计每道小题正确率.答案:1.B.2.C.3.B.4.D.5.118°.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利用5道基础的选择题目测试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前测试的反馈可以让老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初步的把握,并可以及时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有侧重点的调整.另外,这样设计的主要用意是在复习知识点前,提前让学生感知几乎遗忘的几何初步知识,不至于复习起来那么唐突,便于学生心理的接受和适应.二、命题趋势,知识建构【命题趋势】在我市的中考中,对这部分内容命题的难度较小,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明确中考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明确复习的方向,把握复习的重点.【知识梳理】(一)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__________________.2.线段的性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______最短.3.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________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4.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有几个端点向几个方向延伸表示图形直线02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射线11两个大写字母线段20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二)角的有关概念及性质1.角的有关概念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射线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两边.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就叫做这个角的________.2.角的单位与换算1°=60′,1′=60″,1周角=2平角=4直角.3.余角与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____,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__,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_______;同角(或等角)的补角______.4.对顶角与邻补角在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为邻补角.对顶角________,邻补角________.(三)垂线的性质与判定1.垂线及其性质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_____,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