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3.2《阁夜》(人教版)[学习目标]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3.领悟体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诗歌学习探究方法。[学习重点]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天天预习]1.课内名句(1),天涯霜雪霁寒宵。(2)五更鼓角声悲壮,。(3),夷歌数处起渔樵。(4)卧龙跃马终黄土,。【答案】(1)岁暮阴阳催短景(2)三峡星河影动摇(3)野哭几家闻战伐(4)卧龙跃马终黄土2.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又称少陵野老、杜工部、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更被宗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写作背景】这首七言律诗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诗人曾经历过徐知道的叛变,受尽颠沛流离之苦,而好友郑虔、李白、严武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诗题叫做《阁夜》。[文本研读]1.诵读全诗,结合注释,将诗歌译为现代汉语。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2.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严冬岁杪,白昼很短,日落月升仿佛催促着白天匆匆而过。大雪初霁,皑皑白雪在月光的辉映下,使山城夔州的冬夜更显凄清寂静。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诗人的凄苦悲凉的心境。借诗人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叙写,传达出垂老飘零的深沉悲慨。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引用了那些典故?作用是什么?“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这里运用了诸葛亮和公孙述的典故,用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人物最终都归于黄土,说明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诗人在夜凉如水的夜晚,面对破碎的山河、零落的知交而难以抑制的内心的伤痛,实际上更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垂老自伤、飘零及忧国忧民的情怀。1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诗人并不只是一般地描写他早已写过多次的战乱,而是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广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都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问题探究]1.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找出诗句细加品读。【答案】“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讯断绝的寂寥和无奈。2.谈谈诗歌是怎样运用烘托的表现手法的?【答案】诗歌抒写了诗人夜宿两阁的所见所闻所感就运用了烘托的手法。如首联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诗人的凄苦悲凉的心境。严冬岁杪,白昼很短,日落月升仿佛催促着白天匆匆而过。大雪初霁,皑皑白雪在月光的辉映下,使山城夔州的冬夜更显凄清寂静。颌联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加“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学习小结]《阁夜》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