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理解题——明辨设题陷阱,切片比对分析内容理解题重在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全国卷命题看,命题者所设置的选项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转换,有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地整合或迁移。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武断绝对、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九种设误手段。此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只要准确定位信息并仔细比对,就能快速判定对错。一、题目怎么命——命制错误选项的九大手段1.偷换概念设误方式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或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判定技巧要判断“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陈述的对象,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句中的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训练1.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原文]的确,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无疑是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选项]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通过“能近取譬”,成为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比对分析]选项偷换概念。原文说“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是“由亲情……一切道德情感”,而选项中却换成了“亲情”。2.以偏概全设误方式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判定技巧要判断“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训练2.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原文]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选项](2017·全国卷ⅢT1-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下来。[比对分析]选项以偏概全。原文中“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综合甄选”等句子说明乡村记忆要有选择地保留,并非要求“必须完好保存下来”。3.张冠李戴设误方式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是另一时间、地点。判定技巧要判断“张冠李戴”干扰项,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训练3.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原文]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选项](2017·天津卷T7—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比对分析]选项张冠李戴。将原文“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