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的建立者禹;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商朝的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和东周开始。井田制和分封制。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思考“商汤为什么能够灭夏”这一问题,培养学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说武王伐纣是一次著名的战争”的问题,培养学生用社会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总结归纳夏朝的灭亡、商朝晚期人民的反抗、西周时期的“国人暴动”,说明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夏朝的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成为维护公共秩序和阶级压迫的工具,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2.夏桀的暴虐无道是夏朝衰亡的根本原因。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后,商朝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3.商朝最后一个王纣奢侈荒淫,广建宫殿园林;用严刑酷法镇压人民,商朝统治已成为阻碍历史前进的障碍,因此,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周武王顺应民心,讨伐商纣,经牧野之战取得胜利,解除了商朝统治者对人民的残暴压迫。武王伐纣是一次著名的战争。4.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经济上实行井田制,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应让学生认识,井田制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政治上实行分封制,有利于奴隶制国家的巩固。教学要点一、夏朝的建立1.夏朝的建立2.夏朝的统治范围用心爱心专心3.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二、商朝的兴衰1.商汤建国2.盘庚迁殷3.商朝的统治区域4.商纣王的暴政5.商朝残酷的奴隶制度三、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1.武王伐纣2.西周的建立3.西周的强盛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1.周厉王的暴政和“国人暴动”2.西周灭亡3.平王东迁和东周开始五、井田制和分封制1.井田制2.分封制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本节重点:夏朝的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二、本节难点:如何认识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分封制为何能够起到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作用。用心爱心专心课时和教具一课时,课本P5《商朝统治区域及周围属国图》课本P6《西周王朝和周边民族形势图》教学过程一、在讲授本节课具体内容前,应先向学生介绍本节教材的基本线索,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整体了解。基本线索:从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起,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者实行的井田制和分封制,使周王朝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和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国人暴动”是平民反抗奴隶主的一次武装斗争。此后西周逐渐衰亡,至公元前770年,为东周所代替。二、“夏朝的建立”一目,1.夏朝的建立。教师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约公元前2070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第二,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家天下”的局面,禹建立了夏朝。禹死之后,禹之子启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力,继承父亲的位置。又出兵打败对此不服的部落,最后得到了各部落的承认。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讲此内容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禅让制的内容,然后再讲世袭制。对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记忆。第三,夏朝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2.夏朝的统治区域。夏初建都阳城,其统治区域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沿黄河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3.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桀的暴政: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说明夏桀的暴虐无道是夏朝衰亡的根本原因。商汤灭夏,可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给学生分析:主观方面,教师最好能参考史料概述汤任用伊尹等贤人作为灭夏的助手,完成灭夏的准备;然后讲商汤以讨伐夏桀暴政为号召,灭亡了夏朝。客观方面,是夏桀的暴虐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