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华特卧龙学校2009—2010学年度(上)学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导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的主要见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2.能力目标: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及表现;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尊心、自信心。【学习重难点】中华文化的特征【学习方法】师点拨,生理解记忆,通过练习提高能力。【知识预览】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呈现出什么基本特征?2、古代中华文化辉煌历程在七阶段的地位分别是什么?3、为什么可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5、汉字在文化传承中起着什么作用?6、近代中华文化衰落的原因是什么?7、再创新的辉煌的条件是什么?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何体现?2、文学艺术的特点、作用和地位是什么?3、科学技术的特点和地位是什么?4、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意义?5、如何理解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A.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C.文化具有继承性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2.我们从小就跟文字打交道,关于文字的叙述错误的是()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B.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见证D.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3.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那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上述材料说明()A.吴越文化具有开放性、流动性,滇黔文化具有内敛性、多样性B.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统一国家C.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D.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4.造成上题材料中情况的原因是()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③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④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1班级姓名学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④中华文化的地域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差异性B.民族性C.地域性D.包容性7.上述现象启示我们()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在文化传播中要因时因地而变③对各地文化不能轻率地加以否定④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8.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是因为()A.薪火相传B.一脉相承C.特有的独创性D.特有的包容性9.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③勤劳勇敢④团结统一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重返祖国的壮举展现了()A.蒙古民族的凝聚力B.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C.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D.—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11.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④是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2.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日本人服从。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