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为保证临床放射治疗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5年发布的《放射治疗卫生防护与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省情况,特制定本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估办法。一、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标准(一)房屋基本要求1、有独立的医、护办公室,诊疗室,普通或特制防护的(有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单位)病房。2、有放射治疗机房、定位设备机房、型模室、物理室。注:放射治疗及定位机房的设计、防护、消防均须通过省、市劳动卫生放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及验收合格。(二)放射治疗及配置设备基本要求1、深部病灶外照射治疗机:60Co治疗机或医用直线加速器2、浅层病灶外照射治疗机:千伏级X线机或医用电子线3、基本模拟定位设备4、型模制作设备5、头、胸、腹、四肢等固定装置6、电离室型剂量监测仪、个人剂量监测仪其中三级医院需增配:(1)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2)近距离后装治疗机(3)专用模拟定位机(4)有条件的单位配置三维水箱注:大型放射治疗机及剂量仪必须有质量合格证,并经省、市劳动卫生放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验收合格。(三)放疗医技人员基本要求人员配备:放疗医师、临床物理师、放疗技师、护师、维修工程师。1、放疗医师:具有医疗专业大专(2004年后新进人员应具本科)以上学历或中专学历并具有中级职称,在省三级医院放疗专业进修学习半年以上,并获相应专业上岗证(放疗科或肿瘤科内必须有一名具有放疗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2、临床物理师:具有大专(2004年后新进人员应具本科)以上学历,在省三级医院放疗专业进修学习半年以上,并获相应专业上岗证(有运用直线加速器的单位必须配有物理师)。3、放疗技师:具有医疗专业中专(2004年后新进人员具大专)以上学历,在省三级医院放疗专业进修学习半年以上,并获相应专业上岗证。4、机器维修工程师:经过相关专业的培训(可兼职)。二、科室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一)临床治疗方面放疗医师:1、治疗病人临床诊断明确(应有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据)。2、建立、完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3、严格按照ICRU50号文件要求执行,包括放疗前明确靶区范围、设野的合理性及相关补偿技术、射线质及能量的选择等等,有条件的单位应用TPS指导。4、病历及放疗单中应记录所用射线质及能量、患者的体位、固定装置、设野面积、照射野界(以体表较固定的标记为准、定位时X线片或打印图片)、肿瘤深度、源皮距离(SSD)、百分深度剂量、机架角度、机头角度、补偿器、滤过装置、照射方式、单次剂量、总剂量及总次数、周围重要组织和器官的剂量(脊髓、肾、脑干等)。5、指导技师特殊照射的摆位及照射。临床物理师:1、根据临床医师的处方剂量及照射范围要求,优化放射治疗计划。2、核查临床医师的处方剂量。3、参与特殊照射的摆位及照射。4、定期检测各放射治疗设备的技术指标。5、不定时地检查放疗技师的摆位及照射情况。放疗技师:1、每日工作前检查放射治疗机的状况,各种常用摆位辅助用品是否齐,铅托架透光清晰度是否良好。检查机架、机头转角、运动方向、速度是否正常,周围有无障碍物,电子显示角度与刻度是否一致(±0.5°)。治疗床升、降、停止、转角、方向、速度是否正常,消除床旁障碍物。2、认真查看放疗单中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现行照射条件(照射距离、射线质、射野面积)、照射剂量、照射标志、摆位要求(照射方式、体位)、照射附件(填充物、固定器、挡板)、楔形板、照射要求、当日医嘱及注意事项。3、记录者根据照射条件核对病人姓名、射线质、照射方式、应给剂量、机器单位指数及相应时间、准确将控制台条件设计好。4、摆位者查看放疗单、请病人进入治疗室,并简单解释照射中注意事项,将床面下降至适当高度,帮助病人上床。5、认真执行放疗单,摆位时要按次序完成各项工作条件,尤其要注意体位、两照射野之间的重叠区、楔形滤过板的度数和方向,重要器官的遮挡和体位的固定及应放的填充物等。6、摆位结束后核对距离、机架、机头的转角、射野面积、灯光野位置、体位的固定,必要时用室内激光定位灯,观察射出方向及应照射的范围和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