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化学中考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214001)前言:随着新课程实验不断向纵深发展,有关考试与评价改革的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如何依据新课程理念,实施积极而有效的考试与评价改革,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无疑是每个实验区都必须应答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化学改革的实践为例,就中考内容改革中必须予以关注的一些问题与广大实验区分享,期望能对各地中考改革有所启迪和帮助。继2001年我市锡山区、惠山区成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以后,2002年秋季,我市又作为江苏省首批省级课改实验区整体进入课改实验行列。全市初中所有起始年级起始学科全面启动并实施新课程实验。为使我市课改实验工作能在健康、有序、高效的轨道上运作,在实验之初,我们就对制约课改实验的中考与评价问题尤其是一年后必须面对的九年级化学中考问题,分别组织学科专家、教研员、校长及教师召开座谈会,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就化学中考改革中的内容改革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下面,就我市中考化学内容改革的设想、做法及体会简要汇报如下,期望与广大实验区分享。一、中考化学内容改革的设想从课程改革的全过程来看,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对教与学诸环节的评价,有关内容的改革始终是影响课改进程最活跃、最核心的要素之一。为此,我们按照化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继承和发扬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和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确立了“双注重”的内容改革目标。即在注重命题内容、命题方式改革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考察的改革。具体如下:1.命题内容的改革。命题以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化学新教材(人教版)为考试范围。围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的考查。考虑到试卷要落实毕业与升学两个功能的和谐统一,试题不仅要关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还要关注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两者的比例大致为7∶3,整体难度系数为0.78—0.82。2.命题方式的改革。在传统命题中,由于设置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题型,教师往往采取“对号入座”式的题海战术来组织教学,客观上缩小了教师的教学创新空间,也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改革了传统的题型编排的命题形式,而采用题号分类(如只设计一、二、三等题)的方式命题,为激活教师教学机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留出更大的空间。3.改革实验考查方式。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积极改革以往“学校组织、上级抽查”的实验考查方式,采取全市统一组织、统一考查的方式,强化对化学实验考查的力度,并把“化学实验考查”作为中考升学的一项重要指标,凡实验考查不合格的学生一律不能升入重点高中,较好地引导了全市的化学实验教学,也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二、中考化学命题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据于以上化学中考改革的指导思想,2003年无锡市中考化学本着“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从测试目标、试题内容、试卷长度、难度系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贯彻新理念,落实新目标“实施新课程,贯彻新理念,落实新目标”,这是化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中考化学命题的重要指导思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关系来看,知识与技能无疑是最为基础性的物质,是形成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重要的载体。为此,在中考命题中,我们力求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通过创设与生产、生活等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全面检测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情感。例如,第3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