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四十九生态系统的结构高考试题1.(2013年广东理综,T5,4分,★★★)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变化判断、分析能力。解析:由题干中鲈鱼以中小型鱼类为食,判断鲈鱼以鱼a、鱼b两种土著鱼为食,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每流经一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因此鲈鱼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A正确;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B错误;鲈鱼引入后,鱼a和鱼b减少,大型浮游动物和小型浮游动物增加,故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浮游植物先减少后增加,D错误。答案:A2.(2010年海南单科,T20,2分,★☆☆)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点睛:以生态农业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考查了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容易题。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稻、杂草是生产者,鸭、害虫是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D3.(2009年广东单科,T14,2分,★★☆)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点睛:本题通过分析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知识,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硅藻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C项正确。有的同学误以为最高级的消费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事实上由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当遭到破坏时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答案:C4.(2009年海南单科,T19,2分,★☆☆)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点睛:考查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较为容易。解析:大量捕捞花鲢后,乌鱼缺食物,会加强捕食白鲢,白鲢下降。答案:B5.(年海南单科,T28,8分,★★☆)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营养级。(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只。点睛:考查了食物链、种间关系和调查种群密度方法的相关知识,相对较容易。解析:(1)由图示可看出,→→→→→→→→→该食物网中共有甲乙丙戊、甲乙丁丙戊、甲丙→→→戊、甲乙丁戊4条食物链,在最长的食物链(→→→→甲乙丁丙戊)中,最高营养级是第五营养级。(2)由图示可看出,乙和丙都以甲为食,同时丙还会捕食乙,因此两者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3)按照标志重捕法的原理:=,若假设乙种群有x个个体,则得=,则x=1000。答案:(1)4五(2)竞争和捕食(3)10006.(年大纲全国理综,T32,11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关系。(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0.00370.00370.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