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印度尼西亚中部北苏拉威西省罗肯火山于年8月17日再次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高达3000米。材料二据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报告日前披露,印度尼西亚被列为全世界最容易遭受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的国家。材料三下图为印度尼西亚位置示意图。(1)印度尼西亚为何多地震、火山?列举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2)火山爆发也并非一无是处,简要分析其利与弊。解析第(1)题,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地震易引发火山、海啸、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第(2)题,火山喷发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生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火山喷发也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地热资源及多种矿产资源。答案(1)印度尼西亚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有火山、海啸、滑坡和泥石流等。(2)弊: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火山爆发引发的滑坡、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危及人类的安全。利:火山爆发可以带来地热资源;火山灰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火山活动还可以形成多种矿产,如硫磺矿、铜矿、铁矿等。2.年,非洲东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及厄立特里亚等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危机,估计有1200万人饱受饥荒之苦。阅读非洲东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请简要分析本次非洲东部这些国家大旱的自然原因。(2)面对干旱,这些国家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第(1)题,结合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干旱的原因主要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考生在回答时可结合气温与蒸发量等因素分析。第(2)题,非洲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季节差异,区域开发过程中势必要涉及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答案(1)非洲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季节性,该地区位于赤道北部,夏季受信风影响,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缺水;近年来气候异常,降水偏少。(两点即可)(2)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好河流上中下游的用水关系;培育良种,采用抗旱品种;加强粮食储备工作等。(其他回答合理即可)3.(·山东文综,31)下图为1969~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解析第(1)题,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读图即可得知,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从纬度位置、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等方面分析。第(2)题,可从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的速度慢进行分析,这跟放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的原理是不同的。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并分析C地多洪涝灾害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以及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呈西南东北走向,尤以黄土高原最为严重,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暴雨集中,植被稀疏易发生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地处两大地震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多泥石流等。C地由于黄河含沙量大,河床高于地面,形成地上河。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春初、秋末易发生凌汛,且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夏季暴雨集中,故C地多洪涝灾害。答案(1)—第二地形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2)A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B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