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2·期末复习《城市规划原理2》·期末复习·期末考试题型:填空+选择+判断与改错+概念+简答+论述·重要复习线索:(一)居住区规划的原则性、常识性内容1.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2.住区中各项用地组成3.住区结构的演变(邻里单位、新城市主义)4.住区的规模分级、结构的基本形式5.住区规划设计总体原则→社区发展原则(三点)→需求层次理论6.空间(外部空间构成要素,空间限定手法,空间类型,D:H,手法等)(二)居住用地中“三大级别”(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与“四大系统”(住宅、道路、绿地、公建)7.住宅用地→平面组合方式→立面组合方式→群体组合方式日照、通风相关常识与噪声的防治8.道路用地: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道路断面形式,以及配置内容、技术要求道路路网的布置形式9.公建系统:“千人指标”的概念与公建布置规模、规划布置方式、小学与托幼的位置10.绿化景观:各级绿化景观系统的内容、要求、最小规格(表格)11.各技术指标的公式与计算方法12.第三版教材中的一些经典的居住小区案例(三)城市公共空间规划13.城市中心的位置选择、交通组织14.城市广场实例、城市广场类型第一部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siteplan)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任务是:满足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直接对建设项目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并为下一层次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6.竖向规划设计;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城市设计与修建性详细规划1城市规划原理2·期末复习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①具有法律地位(“一书两证”);②成果、设计深度、指标控制更严格。城市设计:①只是引导性的文件,意向性更强;②深度较低,视野宽广、灵活。相同点:二者核心图纸相同。第二部分城市居住区规划·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住区(同城市住宅区)的概念:在城市、镇的范围内居住空间形态的统称。2.住区的类型A.按照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划分: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各自特点结合课堂内容)B.按照住宅层数不同划分: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C.按建设条件不同划分:新建住区和旧住区。※3.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选择、确定用地的位置、范围2)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3)拟定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4)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6)拟定公共绿地、体育、休息的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4.编制成功的要素:合理的地段选择、城市设计框架(由总体城市设计出发的区域感)、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住区的组成、功能及规划结构1.住区的组成要素:物质要素——由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组成。自然: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人工:各类建筑物以及工程设施。精神要素——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2.住区的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设施、小品建筑等。室外工程:地上——道路工程、绿化工程、挡土墙、护坡等。地下——工程管线。(给水、排水、供电、燃气、供暖等管线和设施等)※3.住区的用地组成:A.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的总称。B.公建用地(R02):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C.道路用地(R03):指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