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整理复习》说课稿【说内容】三年级上册、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整理复习。【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期末整理复习。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学会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方法,形成知识网络。【说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学生能牢固掌握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及进率,能熟练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2、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过程中,经历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整理知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这两种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概括分析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让学生在经历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说学法】自主梳理小组合作归纳比较课堂练习【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回顾1.体会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许多精彩、难忘的瞬间,如何留住这美好的一瞬,让它成为永久的记忆呢?用相机定格在一张又一张的照片中,我想这是最好的办法了!老师这里就有几张照片,你们想欣赏吗?“如果想给这张照片的四周做上一个木条的相框,面上镶上块玻璃,你能根据这些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用了多大的玻璃?用了多长的木条?)2、揭示课题:谈话:看来要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就要用到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板书:周长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进行整理复习。板书【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许多精彩、难忘的瞬间,如何留住这美好的一瞬,让它成为永久的记忆呢?用相机定格在一张又一张的照片中,我想这是最好的办法了!老师这里就有几张照片,你们想欣赏吗?”这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接着配以生动的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一组六一活动照片,学生陶醉于其中,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想给这张照片的四周做上一个木条的相框,面上镶上块玻璃,你能根据这些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就这样在自然而贴切中引出了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这大大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势进入后继的梳理复习中。】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老师提个小小要求: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原来整理的知识继续补充。2、交流展示,引导构建。(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3、总结归纳:大家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整理周长和面积的知识的?4、课件展示,梳理内化师提问: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设计意图:整理与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应该加深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复习的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串,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1、基本练习2、综合练习从长18厘米,宽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能算一算剩下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全班交流3、拓展练习美术小组的同学用2根同样长的彩条对大小都是36平方分米的画进行装饰,结果第一幅画用彩条正好围了一圈,另一幅画却不够围一圈。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组合作解答全班交流得出结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长和宽差距越大周长越长。【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是知识面的结合,更是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特意选择了生活中有针对性,典型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是学生通过综合应用进一步巩固认知结构,并做到面向全体,整体提高。】四、课堂总结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