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黄河浪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触景生情的构思特点2、学习本文围绕主旨选择材料进行写作的方法2、培养学生选材立意,提炼主旨的能力3、领会作者以故乡的榕树为寄托所抒发的游子思乡的深情。4、培养学生欣赏故乡风土人情的美教学重难点独具匠心的构思优美生动富于抒情色彩的文学语言所展现的景、事、情交融的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因为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她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一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请大家一起从第5节浏览至第10节。二、自读探究1、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明确: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2、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明确:A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B、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C、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3、请看课文1—4节和11—13节,分析课文是如何拉开回忆的序幕,又如何收起回忆的画卷的。明确:(1)从第3节开始回忆。(2)1—2节的序幕里突出的背景是什么?画面中流动着怎样的情?(明确:是榕树;浓郁、幸福的感情。写狗是为了烘托情。)(3)第3节是故乡榕树的一个特写镜头。这一节里“迷濛的烟水,苍茫的群山”表明他现在距故乡很遥远,但,再远也挡不住思乡的视线,割不断思乡的情感。你瞧,他对榕树叶子的记忆多么细腻真切!请齐读3节末句。(4)第4节是与榕树有关的两个广角镜头,注意一下句子的衔接特点,颇似顶针格修辞。好处是有连绵不绝之势,仿佛悠长的乡思,缠绵温馨。请读一遍。4、为什么不说“记忆里的故事”象天上星星一样多,而说“象榕树的叶子一样多”?6.这句话起什么作用?明确:就近取譬,扣题、新颖。开启下文回忆。5、11—13节先以“快摇镜头”的方式徐徐收束画卷。再由哨音、榕树回到现实,让我与忆中树对话询问,产生一种彼此思念的意境美。结尾轻声呼唤,传达了绵绵不尽的乡思6、板书设计香港的榕树(亲切)景中情哨笛浓深景物:榕树下的小溪、石桥、石板条浓深故乡的榕树(怀念)事件:划“榕”船,祈“榕”福,乘“榕”凉的的传说:玉帝烧蛇精乡思愁念情中景7、总结:本文是由眼前树而引起回忆的。忆时先特写再广角,前者使榕树的形象清晰而遥远,后者为下文分镜头回忆榕树设下了背景。下文以分镜头的方式展开回忆的画卷,分别有两次集中抒情。所以,以《……》为题,还起了使形散神聚的作用。三、学习过本文后,你有什么作文方面的收获?明确:1、写思乡之作,要注意选择,对你别别具深意或故乡富有特色的景或物。2、思乡之作,常常以“眼前→回忆→眼前”的方式结构全文。3、类于顶针格的语言组织有情韵悠长的效果,细腻描写所忆之人、物,有真切动人的效果。四、作业1、请仿照这样的方式写一个句子。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2、课后请仿照本文,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怀旧之作。五、教学后记教学本文,我有一些深刻体会:①正确解读本文。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96年12期P26上,有宁夏/朱宗明的教案,是借《乡愁》导入的。我以为十分不妥。a.《乡愁》与本文虽同抒乡愁,但作者具体情况不同;在台与在港心态绝不会相同的。b.《乡愁》有苦味,《故……》有甘味;《乡愁》有悲观怅惘气息,《故》则是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