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剂和还原剂思路分析首先,在学生已经了解化合价本质和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这个视角来对比化学反应的不同特征,并通过在线资料内容,比较得出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又通过更深层的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反应实质性探究实验活动,通过对电流计指针的形象观察,深入地分析挖掘出了具有化合价变化特征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却是在于电子发生了转移。并经过方法导引,学会用简明的反应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又通过化学与技术以及图片方式使学生明确了氧化还原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不仅了解了应用的内容,而且最大可能地见到了生动的实践场景,充分利用和开发了学生的情商。在建立了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基础上,再回到反应的特征变化过程问题上,对一些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判断,结合“知识支持”情况分析,抓住特征与本质的关系,建立起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概念。再通过对不同物质中不同价态的相同元素的价态进行联想分析,得出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方法。至此,学生可以对了解的有关概念进行迁移应用,进而归纳得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建立了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后,来学习一种最常见和重要的元素——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特别是单质的铁的还原性和三价铁的氧化性,既达到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作用的目的,同时还掌握了铁的有关重要知识。并通过“知识点击”,对常见的一种强氧化剂——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和对铁铝的钝化等原理来进一步掌握氧化还原概念,同时还掌握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特性知识。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时候,利用教材导引的方法和工具栏内的知识,运用第1章第2节中介绍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探究过程,得出铁的还原性和三价铁的氧化性的知识结论的。教材是通过理论与具体知识紧密联系的方法来完成对重要理论的学习的,同时与之密切相关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了恰当安排掌握,使理论不再显得抽象孤立,而是生动充实,使学生易于掌握。相关链接__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发展拉瓦锡根据实验,在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出报告指出:物质燃烧或金属在空气中燃烧并不是燃素学说所谓脱去燃素的分解反应,而是金属和氧化合:金属+氧=金属氧化物物质跟氧化合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这就推翻了统治化学界达百年之久的燃素学说,我们今天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诞生了。拉瓦锡于1783年才宣布他的化学理论的革新,拉瓦锡夫人还仪式性地焚烧了斯塔尔的书和燃素学说的书籍,以标志新化学的开始。的确,拉瓦锡的燃烧的氧化学说开拓了化学的新时代。恩格斯对拉瓦锡的燃烧的氧化学说给予很高评价,把燃素学说之于燃烧的氧化学说与黑格尔辩证法之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相比拟,燃烧的氧化学说使过去在燃素学说形式上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了,而批评普利斯特里等坚持错误的燃素学说的人,由于被传统的燃素学说所束缚,“本来可以推翻全部燃素观点并使化学发生革命的元素,在他们手中没有能结出果实”。以上介绍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建立过程或者说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是以氧的得失为基础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以化合价升高(氧化)、降低(还原)为基础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第三阶段是以电子得失(得电子为还原,失电子为氧化)为基础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发展中的第二和第三阶段是同学们熟悉的,这里不再多说。从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的历史,即人类经过千辛万苦才弄明白燃烧的本质的史实,我们可得到下列几点启示。第一,科学的发展是由生产和科学实验水平决定的。第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几代人或几百年、几千年人们劳动的积累,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改用心爱心专心正错误,才达到比较正确的认识。第三,要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实践是发现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第四,现在大家公认的理论,它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它还有缺点或错误,在人们的实践中,还要克服缺点、纠正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