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教案人民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1、内容标准:⑴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⑵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教学要求:⑴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⑵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⑶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⑷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⑸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⑹概括并评述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所做的努力,体会他们为信念而奔波而实践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的历史及它的影响。2、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背景1、政治上:辛亥革命失败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引起人民的反对2、经济上:民族资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3、思想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二、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3、前期的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4、中心、主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三、基本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专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时期)评价进步性1、性质:_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的斗争12、动摇的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最重要的功绩)3、弘扬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4、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5、推动了中国的自然科学的发展。6、后期传播马’成为了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最深刻的影响局限性:蔡元培“兼容并包”教育方针的实质是A让具有各种思想的诸多学者担任北大教授B听任各种思想的发展C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D鼓励学术研究,缓和政治派系矛盾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是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北洋军阀政府大搞尊孔复古C、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无产阶级队伍壮大2、新文化运动中的“赛先生”主要是指A、人文科学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科学和马列主义原理C、基础科学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与制度D、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3、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和共和即相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示了()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B、尊孔复古与民主共和的决不相容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D、尊孔思潮与帝制复辟的内在联系4、新文化运动的“新”主要是相对什么而言的A、儒家伦理思想B、封建传统文化C、程朱理学思想D、封建君主思想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中国出现了一支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2)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国外接触了西方各种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担当时他们对此有不同的态度.阅读课本从中找出马克思主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1、第一阶段----初步接触梁启超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恩的生平、学说,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过一些马克思的学说思想第二阶段----正式传播李大钊1918年7月:发表第一篇十月革命的文章1918年11月:《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23、五四运动后:1919年五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北大、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有关的课程,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同步练习五四运动后,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法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