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粤教版必修3VIP免费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1/3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2/3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3/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导入:2、简介作者、辛词3、写作背景简介:本词作于1205年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此前,他已被闲置了近二十年,本以为终于有机会一展抱负,实现雪耻复国的愿望,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各人心怀鬼胎,对辛弃疾的正确主张不予采纳。作者对此看在眼里,忧在心里。北固亭下临长江天堑,拔地而起,登临纵目,满眼风光。作者登亭怀古,忧虑当前局势,感慨自己到老还不能施展才略为国效力,字里行间充满着抑郁不平的苦闷和愤慨。4、分析理解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分析:用孙权典刺南宋苟安,叹英雄无觅。(孙权继承了父兄的基业,大破黄祖,抗衡曹(操)、刘(备),终于成就帝业。当今国事多艰,多么需要孙权这样有作为的英雄啊!可是,眼下却是无处寻觅。)名家分析:首句从时间着笔,纵观千古,把读者带进悠长的历史意境之中。词人面对腐败无能的南宋朝廷,发出了"英雄无觅孙仲谋"的沉痛感叹。次句说英雄业绩及其流风余韵也都随着自然和人世的风风雨雨而消失,更添词人之感慨!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分析:用刘裕典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刘裕小字寄奴,是南朝宋代的开国皇帝,他在京口起事,取代了东晋政权,后又兴师北伐,先后灭掉了南燕和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等地,显赫一时。回想刘裕当年金戈铁马,驰骋中原,所向披靡,真是气吞山河,势猛如虎!当年刘裕就是在京口起事而成大业,现在自己正好也在京口镇守,天时地利,皆为我备,挥师北伐,光复中原,正当其时,但现实与愿望却相距甚远。)名家分析:此六句回顾南朝刘裕。赞扬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北伐成就和横扫千军的英雄气概。抒发了词人对抗金北伐、统一祖国大业的向往,以及对英雄事业后继无人,英雄人物身后萧条的深深叹惋。小结:上阕怀念孙权刘裕,叹英雄无觅;往英雄业绩,抗金决心。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分析:用刘义隆典以史为鉴告诫韩佗胄名家分析:此三句词人总结了历史上轻敌误国的教训,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一败涂地的史实,告诫韩胄不可草率用兵,反映了词人正确的战略思想。(后韩果兵败被诛)④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分析:忆烽火岁月用佛狸祠典抒身世之慨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名家分析: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分析:用廉颇典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名家分析:借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老而弥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老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爱国之情,忠义之气,溢于言表。小结:下阕借古讽今,表达自己不被重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6、词作特色手法:大量用典,借古讽今风格:豪放悲壮7、据《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相同点:A结构:"地点+怀古"B意境:雄浑壮阔C主旨:托古喻今,追慕古代英雄,抒发内心忧愤之情。不同点:A抒情苏词:多直抒胸臆;辛词;多典故结合,蕴藏在其B风格苏词:开阔明朗;辛词:激情愤世五、总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粤教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