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卡丁车的演变历程[汽车之家汽车生活]提到赛车运动,紧张刺激的追逐场面和车手登上领奖台的飒爽英姿不禁令人心神向往,但除了在电视机前或亲临现场观看外,这项运动对我们来说似乎参与性并不强,原因就是赛车运动背后往往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普通人通常负担不起。卡丁车的出现让普通人有机会亲身感受风驰电掣的速度感,周末约上几位好友,去赛道飚上几圈已经是时下年轻人最热衷的休闲娱乐项目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聊聊卡丁车的演变及发展历程。类似于肥皂盒车的简单结构+割草机发动机=卡丁车的雏形卡丁车为Karting的音译,意为微型运动汽车,最早起源于美国,但对于卡丁车的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一个版本是当时的农民将割草机发动机加以改装加入结构简单的车架和转向机构,创造出卡丁车的雏形用以打发闲暇时间,随后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卡丁车。另一种说法是卡丁车最初源自于美国普通家庭的后院,当时的孩子们之间流行着一种称之为肥皂盒车的自制玩具车,极富创意和动手能力的父母们通过对自家的割草机加以改造,在肥皂盒车的基础上为孩子们打造出一个个后院的“大玩具”。孩子们有了新“玩具”自然要相互比试一番,于是便形成了趣味性极强的民间车赛。最初各地举办的卡丁车比赛规则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比赛并没有所谓的终点,而且比赛比的也不是速度,而是谁的耐久性更强。听到发车令后,车手们一窝蜂跑向自己的赛车,将车辆启动后便迅速或漫不经心地冲出起点,比赛过程中可以加油或维修车辆,在规定时间里,哪辆车跑的距离最长谁就是最终的获胜者这种比赛规则与形式和曾经的勒芒耐力赛极为相似。除了比耐力外,当然也有比谁先完成规定圈数的,这时卡丁车不光要有可靠的耐用性,速度也是取胜的关键所在,但当时的卡丁车比赛看起来更像是孩子和大人们之间的游戏。世界上第一款量产卡丁车身为机械师的美国人阿特·英吉斯(ArtIngels)对汽车和摩托车非常着迷,然而1956年英吉斯在自家车库中的创举,让日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能有机会感受汽车赛事的无穷魅力。他找来钢管焊制出一个简易车架,在车架上安放了一个极为单薄的座椅,三辐方向盘被固定在铁管上构成了简易转向机构,方向盘左侧的拉杆就是刹车系统。和当时大多数人的做法相同,英吉斯找来一台WestBend生产的750cc二冲程割草机发动机,这台2.5马力的割草机发动机被放置在座椅后方,油箱则悬挂在座椅靠背顶端,轮胎来自于小型飞机,一辆结构简单的卡丁车便呈现在众人面前,卡丁车在当时又被称作GoKart。不得不说,美国人在自家的车库中确实创造出了不少奇迹。1956年9月,英吉斯带着这辆车来到RoseBowl体育场的停车场,接受了近百位卡丁车爱好者的测试并获得一致好评,英吉斯便开始着手制造他的卡丁车,以便能赶在圣诞节前上市。虽然在此之前人们创造出了无数五花八门的卡丁车雏形,但这些奇奇怪怪的小车却未曾投入量产,因此英吉斯制造的这辆卡丁车也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款卡丁车,英吉斯也被誉为“卡丁车之父”。五花八门的卡丁车英吉斯的第一辆量产卡丁车面世之后,卡丁车迅速在美国及欧洲众多国家普及开来,与此同时诞生了越来越多的卡丁车制造商,一时间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卡丁车纷纷推向了市场。拥有结构简单的车架、转向系统,简陋的座椅和中后置二冲程发动机几乎是这些不同品牌卡丁车的共同点,而这个看似是父母为了哄孩子而打造的大玩具却受到越来越多成年人的欢迎。受限于简单的结构,当时众多厂家打造的卡丁车布局和造型并无太大区别,其广告宣传内容也大同小异。然而一些卡丁车制造商在宣传卡丁车的同时推出了众多选装及个性化装备,比如不同花纹的轮胎可用于不同道路,可选装不同材质的座椅,个性化安全盔及风镜,甚至有的厂商还以举办比赛为名吸引消费者购买卡丁车。卡丁车在结构上有了固定套路后,众多厂家开始在细节设计上寻求突破,为了美观,转向柱被简易车壳所覆盖。与英吉斯最初的设计不同的是,这些卡丁车的刹车不再使用拉杆来操作,而是采用与油门一样的踏板结构,如此布局在操作精确度和便利性方面更具优势。由于卡丁车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悬架系统,车轮固定在车轴之上,使得卡丁车离地间隙极小,从而能使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