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5人教版教材VIP免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5人教版教材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5人教版教材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5人教版教材_第3页
课题《木兰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2、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常用的修辞手法。3、了解诗中详写和略写的部分,理解这首叙事诗详略分明的特点。4、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2、体会文中木兰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重点认准字音、字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情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详略得当,巧妙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音乐《谁说女子不如男》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研究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提问:大家知道这首歌中唱的是谁吗?她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谁来说说自己所认识的花木兰?二、检查预习。包括生字的字音、多音字、通假字以及一些容易混淆的形近学生简单谈谈对花木兰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更正学生先自己划分,在自己检验学生的预习能力把握课文结构,整体感知课字。三、朗读全诗。四、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五、分析第一部分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现力?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木兰怎样的特点?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表现力量?4、这一部分后八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表现力?已有结果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讨论后明确:第一部分(1-3)替父从军第二部分(4)荣归故里第三部分(5-6)全家团聚第四部分(7)赞美木兰指名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先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文,为下面的课文分析打好基础。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流程一、复习第一部分。二、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引导继续分析后文。(一)分析第二部分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怎样的表现力?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现力?(二)分析第三部分1、第五段的修辞手法以及具有的表现力。2、第六段的修辞手法以及具有的表现力。(三)分析第四部分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要求学生在通读诗篇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词语体会内容,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初步鉴赏能力对诗篇写作手法的初探,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详写和略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三、课外延伸1、让学生列举我国古代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2、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四、布置作业背诵全文,品味凝练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板书设计10木兰诗木兰是女郎(依恋、感伤)(儿女情)军营男子汉(得意、自豪)(英雄气)替父从军图少女思亲图辞官还乡图换妆相认图征战沙场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绿洲书城+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