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1年高中语文 4.16《琵琶行》教案 粤教版必修3VIP免费

2011年高中语文 4.16《琵琶行》教案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1/3
2011年高中语文 4.16《琵琶行》教案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2/3
2011年高中语文 4.16《琵琶行》教案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3/3
琵琶行(第二课时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重点鉴赏课文第二节。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及听众的感情融为一体的。教学重点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教学难点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诵读法2、对比阅读《听颖师弹琴》中的音乐描写。教学媒体录音机多媒体图片设想《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千古名篇。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语言品味音乐美。最后对比阅读及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分别是:数学,文学,音符。”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琵琶行》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二、学生聆听琵琶曲(古典名曲之一〈〈十面埋伏〉〉,感受琵琶演奏的抑扬顿挫,转折起伏。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序曲——急切愉悦——滞涩悲哀——雄壮激越——戛然而止三、重点鉴赏课文第二段“音乐描写”1.学生朗读,体味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过程和情感的变化。2.分组讨论:本段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明确: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整体感知,品味感情3.对比欣赏: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注]①颖师:西域僧人,“颖”是其名,“师”对僧人的尊称。②昵昵:亲昵的样子。③蛴攀:登攀。④丝篁:丝竹等弦乐器,这里借指音乐。⑤滂滂:流淌的样子。⑥诚能:确实擅长(弹琴)。⑦冰炭:比喻心中忽冷忽热,忽忧忽喜。[阅读提示]《听颖师弹琴》一诗在音乐的描写上也十分地成功,试与《琵琶行》作一比较分析。[参考解说]相同:1.两诗均运用了“以形喻声法”。在描摹琴声的时候都能以形喻声,赋形于声,特别是比喻句的反复运用,形象地描绘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琴声巧妙地转换成有形的立体的视觉形象,使人产生如临其境之感。2.都运用了“以情传声法”,将自己的倾听的感受写进去,并传达给读者,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3.都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法”,均以正面描写为主,侧面衬托为辅。不同:1.《琵》诗不仅描写了琵琶女弹唱的起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全过程,而且对弹唱的每一个阶段均作了声声入耳、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听》诗虽也写出琴声时而高扬、时而低沉的节奏感,但没有对颖师整个弹琴的全过程作具体的描写。2.《琵》诗的设喻角度是多方位的;而《听》诗主要是从视觉设喻。3.《琵》诗不但写有声,也写无声,声中有情,声情并茂;而《听》诗主要是摹声。另外,《听》诗在形式上采用的长短不一的杂言体,与忽高忽低的琴声及诗人忽起忽落的感情相适应。总之,两诗对音乐的描写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能曲尽其妙,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总结文学家写音乐的技巧变化:博喻(多个比喻的使用,以声写声)——通感(以形、色、光、味觉、触觉写声音)——联想、想象意境画面(朱自清由零星的比喻发展到完整的音乐场景的描画)四、讨论:诗人何以与身份低下的的歌女产生情感共鸣?琵琶女诗人年少时:欢乐、风光年少时:欢乐、得意年老时:色衰、门前冷落年老时:被贬、漂沦憔悴诉身世伤迁谪商人妇:轻别离,啼泪江州司马:孤苦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五、小结:音乐成了沟通二人情感的媒介,两人的命运相似,都被遗弃,相似的命运和相似的音乐理解让他们的达到了情感的和谐,成为知音。“江州司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1年高中语文 4.16《琵琶行》教案 粤教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