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感受“满十进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材这样编排,一方面突出了进位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又将在前面不进位加法中学习的对位、从个位加起和进位等贯穿起来,为后面总结笔算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直接呈现计算法则的做法,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由大家共同从前面的实际计算中总结出计算方法。【学情分析】学生是刚满7岁的小朋友,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且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还相对较短,而数学课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所教学的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本身是很枯燥乏味的,不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选用的例题是羊族和狼族美食大比拼,在具体教学时,我选用了学生亲身经历的动手,摆小木棒、拨计数器的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从中知道10根小木棒就绑一捆,计数器的个位拨到10个后可以全部撤掉,在十位上拨上一个珠子就行。从而让学生发现,竖式计算的算法的过程也是这样的: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的,向十位进1,个位写进位后的得数。在进位加法部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二是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为了突破进位的难点,教材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小棒10根变成1捆的过程,非常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小棒和计数器,学会进位加法的算理。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3.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咱们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同学们还记得不进位加法的加法法则吗?孩子们把下面两道题在练习本上练习一下,汇报交流2、同学们做的又对又快,都饿了吧,狼族和羊族的同学们也饿了,咱们来了美食大比拼吧同学们你们从这副图上得到那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根据这些信息,狼族赢还是羊族赢就是狼族和羊族各自的总数[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美食大比拼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二、主动探究,感悟新知。1、解决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解决提出的有趣的数学问题。羊族一共做了多少个?(电脑出示情境图)(2)引导学生列一个算式。(板书34+16=)(3)引导学生思考用加法计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4)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做一做,验证一下结果到底是多少。2、合作探究,悟算理。(1)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学具(例如:小棒、计数器)。小组内先商量一下,选择哪种学具帮助问题的解决。(2)老师提要求,小组合作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进行交流,还可以把摆的过程记录下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具动手实践验证结果到底是几十多,由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3、交流汇报,析算理(1)教师引导学习小组汇报展示。把在小组内摆的过程用实物展台摆给大家看看。集体交流,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摆小棒。(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是怎么把两部分小棒合起来的?单根的小棒满了十根怎么办?)谁是用小棒来摆的?来,你到前面边摆边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上前介绍)看,这位同学把整捆的和整捆地摆到一起,单根的和单根的摆到一起,这样摆好不好?好在哪?谁来说说,刚才明明上面是1个十,下面是2个十,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