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2014年户县第八中学高一物理导学案(第14周使用)备课:高一物理主备人:李航小组:______姓名:______组内评价:____教师评价:____3.3摩擦力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2)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第一部分:课前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导学案一、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具有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或的力.二、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的趋势,而没有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的力.2.产生条件(1)两物体接触且,即存在;(2)接触面不光滑;(3)接触面间有.3.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方向相反.4.大小:(1)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周围物体对它施加的力的情况决定,但有一个最大值.(2)可由受力情况及二力平衡条件来确定,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有关.5.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所需要的沿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其值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一般认为二者相等.6.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自测5分钟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运动时才受到摩擦力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摩擦力总是成对地出现D.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必有摩擦力B.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其间必有弹力C.两物体间有弹力,则其间必有摩擦力D.两物体间无弹力,则其间必无摩擦力第二部分:课堂互动探究一、对静摩擦力的进一步理解探究1:如何理解静摩擦力定义中“接触”、“相对静止”、“相对运动趋势”、“接触面上”、“阻碍”这五个关键词?1、“接触”有两层含义:一是接触无形变(无弹力),二是接触并发生形变(有弹力)。但这里指的是第二种含义。2、“相对静止”有两层含义:一是两个物体都静止,二是两个物体都做方向相同,速度相同的运动。3、“相对运动趋势”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与它接触的另外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的可能,但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相对运动趋势既可由外力引起,如人对鞋有向后的登力,使鞋相对地面有向后的相对运动(滑动)趋势;相对运动趋势也可以接触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引起,如箱子静止于水平公路上行驶的平板车,显然箱子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其外力的作用,当平板车匀速前进时,箱子与平板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故无静摩擦力,当平板车加速、减速、转弯时,箱子相对于平板车分别有向后、向前、向外的运动趋势。4、“接触面上”既静摩擦力作用点在该接触面上,实际上接触面各点都是作用点,而我们常常把它们等效到一个点上(如重心的确定,也是用等效的方法),在作力的图示时,也可以画到物体的重心上。5、“阻碍”说明了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人走路受到的静摩擦力阻碍鞋与地面的相对运动,使人向前走;加速汽车上的木箱受到的静摩擦力,阻碍木箱在车板上的相对运动,使木箱加速向前;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静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斜面的滑动,使物体不能运动,所以静摩擦力既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做动力。也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做阻力。探究2:(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你是如何理解静摩擦力大小的?第1页共4页审核人:_______领导签字时间:年月日第2页共4页2014年户县第八中学高一物理导学案(第14周使用)备课:高一物理主备人:李航小组:______姓名:______组内评价:____教师评价:____(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①;②;③;④。要产生静摩擦力,上述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从产生条件看,静摩擦力和弹力都是都是接触力。(2)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沿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的外力F的增大而增大,但有一个最大值。①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②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静摩擦力大些,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③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有关,通常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后面将学到)求解。探究3: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即接触面之间有压力,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2)假设法: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