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问题现状与展望—能源利用效率分析国家经贸委资源司徐志强能源-2200,经济增G1980—196年DP前言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能源消费大国,又是在今后若干年内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自80年代以来建立了较完善的节能治理系统,对推动节能、促进国民经济进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节能潜力专门大的国家。因此,确立节能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经济、能源、环境连续和谐进展的重要保证。一、中国节能工作的成效80年代初期,我国政府按照当时的经济进展和能源消费的现状,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将节能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打算中,包括编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制定节能政策和法规;建立节能治理体系;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产品;开展节能计量、宣传工作;开发节能科研项目,通过运用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促进了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期间,通过逐步调整经济结构,全面加大能源治理,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节能差不多建设和节能技术改造等节能技术措施,使国家重点考核的60多种工业产品的能源单耗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1981~2000年,我国以较低的能源增长速度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进展,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7%,而一次能源消费平均每年只增长4.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47,经济增长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按国内生产总值运算,20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10亿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达5.1%。%能中国政府在指导全国节能工作的要紧做法是:1.编制规划将节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打算中,对地区和部门的节能工作进行宏观指导。2.制定节能政策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节能工作已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据《节能法》颁布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治理方法》、《节能产品认证治理方法》、《节约用电治理方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在我国实施了中国节能产品认证制度,逐步引导和规范节能产品市场。3.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产品循环流化床锅炉、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以及交流电机调速技术、高效电光源、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取得明显经济成效。重点研究推广了风机、水泵、变压器、电炉钢、铁合金、合成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煤代油、生活用能和建筑物用能的节能新技术。到1998年底,已公布了18批1068项节能机电产品名目和17批610项剔除机电产品名目,有力地促进了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4.加大节能宣传教育和信息服务要紧是加大了信息交流和节能培训工作,每年举办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通过节能宣传,进一步提升企业和公众的节能意识。1998年1月,国家经贸委成立了节能信息传播中心,该中心作为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节能信息传播体系,选择那些因信息渠道不畅或信息的不完整而导致没有得到充分广泛推广的领域,致力于向工业企业、投资机构等各界提供经济信息。5.实施节能技术项目据统计,1981~1998年国家用于节能基建和节能技改项目共投资371亿元,引导地点政府和企业投资438亿元,形成年节能量9042万吨标准煤。节能基建项目建成热电机组950万千瓦,采暖集中供热2亿平方米,改造小水泥628万吨,改造小化肥130万吨,进展都市燃气和回收放散可燃气1393万立方米/日,增加民用型煤1780万吨,增加煤炭洗选、配煤能力5969万吨,风机、水泵改造年节电4亿kWh;节能技改项目建成余热、余压发电机组196万千瓦,改造工业锅炉1.1万台,研制开发了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6.探究适应市场经济的节能新机制节能服务公司(ESCO)是一种全新的节能运作机制,由国家经贸委组织实施的“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项目,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实施。该项目要紧内容是在我国推广“能源合同治理”节能技术服务新机制。已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了三个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并开始运作,到目前为止,三个公司已通过与用户签定能源服务合同的方式开展了108个节能项目,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