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1.1正弦定理教学目标:(1)掌握正弦定理及其证明,会初步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培养数学应用意识;(2)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能力;(3)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教学重点:正弦定理及其证明过程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推导与证明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几何画板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引言:从金字塔的建造到尼罗河两岸的土地丈量,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的修建,从天文观测到精密仪器的制造,人们都离不开对几何图形的测量,设计和计算.测量河流两岸码头之间的距离,确定待建隧道的长度,确定卫星的角度与高度等等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求三角形的边与角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探索1:在Rt△ABC,C=900,那么边角之间有哪些关系?sinA=,sinB=,sinC==1,……即c=,c=,c=.∴==探索2:在任意三角形里,==还成立吗?(几何画板演示)二.学生活动数学实验:分组一:对于锐角三角形验证结论是否成立?分组二:对于钝角三角形验证结论是否成立?1cbaDBACbacDABC数学猜想:==;三.建构数学:数学证明:证法一:证明二:(等积法)在任意斜△ABC当中S△ABC=两边同除以即得:==证明三:(外接圆法)如图所示,∠A=∠D∴同理=2R,=2R证明四:(向量法)正弦定理:在任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即===2R(R为△ABC外接圆半径)2abcOBCADbac过程:sinB=ADc,sinC=sin(1800-C)=ADb,得csinB=bsinC,得bsinB=csinC同理可得:asinA=csinC所以asinA=bsinB=csinC所以asinA=bsinB=csinC同理可得:asinA=csinC得bsinB=csinC得csinB=bsinC,sinB=ADc,sinC=ADb,过程:cbaDDBACBC探索活动3:观察正弦定理的结构,看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语言把它叙述出来吗?定理中的正弦改成余弦,结论还成立吗?正弦定理具有结构和谐,对称,体现了数学的和谐美与对称美;若改成余弦,除正三角形外,其余三角形都不成立.探索活动4:这个式子包含了哪些等式?每个等式有几个量?它可以解决斜三角形中的哪些类型的问题?三个等式:=,=,=;每个式子中有四个量,如果知道其中三个可以求出第四个?正弦定理的应用从理论上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2.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见图示)已知a,b和A,用正弦定理求B时的各种情况:(原因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⑴若A为锐角时:babababaa已知边a,b和A仅有一个解有两个解仅有一个解无解abCH=b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