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及其重要作用,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②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③了解中共十五大关于建设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充分认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意义。二、过程与方法:①多方面收集有关苏东剧变、中共十四大、上海浦东开发、中共十五大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材料(图书馆、网络等等),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艰巨性。②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回顾和综合,培养和提高分析认识当代一些重大问题的能力以及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趋向的能力和动态历史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中共十五大则是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业全面推向前进奠定了理论基础。②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知道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③引领学生建立一种开放、包容和与时俱进的心态,树立向伟人学习的志向和为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做贡献的决心。【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共十五大二、难点:如何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课前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障碍,你认为会有哪些障碍?应如何突破这些障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背景。10年前,“手机”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到2002年底,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使用手机,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06亿户,居世界第一位。10年前,要想装一部固定电话,不但要批条子、找关系,交上几千元钱,还要等上半年,甚至一两年;现如今,不但初装费免了,而且包括农村在内,一般装机时间都在10天以内,到2002年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已达到2.14亿户,居世界第一位。这些巨大的变化是10年前无法想象的,而带来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年)和不断完善。由此导入新课。讨论:为什么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期?〖讲授新课〗一、历史性的跨越(一)阅读第一目,思考:1、分析20世纪8、90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2、归纳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3、归纳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4、案例分析: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用心爱心专心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分析: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造成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5、比较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特点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市场机制的优势和缺陷优势: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缺陷: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破坏性。建立国家对...